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夷考略

东夷考略

三卷。茅瑞征撰。茅瑞征,字伯符,明代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知泗水县(今山东泗水县),调黄冈,擢兵部职方主事,升郎中,历福建参政,湖广右布政使,晋南京光禄寺卿,壮年即解甲归田。解官后,自号苕上愚公,又称淡泊居士,工于诗史,著有《象胥录三大征考》、《虞书笺》、《禹贡汇疏》、《淡泊斋集》。《东夷考略》一书原题苕上愚公撰,共分三篇:《女直记》、《海西记》、《建州记》,主要记述秦汉以来女真部落的沿革、海西女真的发展及建州女真的崛起,万历(1573-1620)末年以前努尔哈赤兴起的情况。此书可贵之处是卷首有辽东全图、开铁图、开原控带外夷图、沈阳图、广宁图、海运饷道图、苕上愚公传,前有考原,末附东事答问。述明朝防辽之法,为答客问体。因茅瑞征曾历兵部,目睹当时情状、亲历其事,故记述特详。其中对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的关系、辽东诸夷与明廷关系、明对辽的用兵如萨尔浒之战等有考证、有记述、脉络详明,足裨史事。另外对明朝军旅之弊、辽饷之滥、明廷的慌恐无策,也毫不避讳,其中间涉清初史事,亦最详明、系统,故此书所记比较确实,在明季已传诵一时。当然此书也有出入重复、博闻失实之处。可惜此书在乾隆(1736-1795)年间入全毁书目,原书已不可得,抄东错误百出,已失去本来面目,但日本东京内阁文库藏有天启刻本、东洋文库所藏藤田氏所得刻本,后有近代学者罗振玉抄本洋文库藏本,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题为“清初史料四种本”。

猜你喜欢

  • 观妙斋金石文考略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1729)金介复序,称此

  • 律吕管见

    二卷。清江永撰。永善于易,亦精于音乐,所著《律吕管见》凡二卷,系经年思考所得。以伏羲先天卦画及节气纳音相通,以琴徽为本,证以他事,别有见解。其谓三分损益,隔八相生,非自然之法。黄钟之管,九寸,计其管中

  • 静学文集

    一卷。明王叔英撰。生卒年未详。王叔英,名原采,以字行,浙江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儒、林佑并征至。王叔英固辞还乡。后以荐官仙居训导,改江西德安教授,迁湖北汉阳知县。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

  • 大金集礼

    四十卷。不著撰人及成书年月。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为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礼部尚书张玮等所进。分类编撰,收录帝王后妃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门。“数金源之掌故者,此为总汇

  • 宋元春秋解提要

    无卷数。清黄叔琳(详见《砚北易钞》)撰。此书杂采宋元诸家论《春秋》之说,作者未加考评;书前有总论、凡例,亦系采集旧文。卷首有自注,脱落未写者四十二条,书中亦多有空白处,当系叔琳尚未完成之稿。

  • 校经山房丛书

    二十七种,九十四卷。清朱记荣(详见《槐庐丛书》)编。此丛书为续《槐庐丛书》而编。实际上是取章寿康《式训堂丛书》旧版刊刻而成的。章寿康去世后,书籍散佚,朱记荣取残版第一集和第三集,改名为《校经山房丛书》

  • 品花宝鉴

    清陈森(1797-1870)撰。陈森字少逸,号采玉山人,又号石函氏,毗陵(今江苏常州)人。他平生酷爱古文诗赋,科举屡试不第,久寓北京。诗文未传,除本书外,早年客居都中时,曾写过一部《梅花梦》传奇。《品

  • 汴京遗迹志

    二十四卷,明李濂(1489-1566)撰。李濂,字川父,明代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正德八年(1513)举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授沔阳州知州。后任山西按察司佥事间,提学缺额,就兼理其事。嘉靖五年(152

  • 医家心法

    一卷,清高鼓峰(详见《己任编》)撰。此书又称《四明心法》。卷中列诊法、脉义、方论、药物等八篇,认为临证应先察内外、脏腑经络、新久虚实、食痰气血等,并以脉合诊。诊法共十二则。又列二十五方,概治五脏诸病,

  • 为善最乐

    不分卷。作者不详。此传奇写北宋沂国公王曾父子之事。明传奇《百顺记》即写王曾事迹,此书当为清人在旧本基础上改编润色而成。全书分为三段:第一段十三出,第二段五出,第三段十出。其故事大略为:北宋时王宗元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