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集
三卷。明杨名(约1544前后在世)编。杨名字实卿,遂宁(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三贤祠在夔州莲花峰下。因周敦颐、王十朋曾为夔州知州,明初宋濂卒于此,而知府张俭为立此祠,并属名集其遗文为一集。然周子仅《太极图》、《通书》二篇,世所共见,毋烦甄录,至于《梅溪》、《潜溪》二集,文极繁富,而所采寥寥,难免挂漏。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三卷。明杨名(约1544前后在世)编。杨名字实卿,遂宁(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三贤祠在夔州莲花峰下。因周敦颐、王十朋曾为夔州知州,明初宋濂卒于此,而知府张俭为立此祠,并属名集其遗文为一集。然周子仅《太极图》、《通书》二篇,世所共见,毋烦甄录,至于《梅溪》、《潜溪》二集,文极繁富,而所采寥寥,难免挂漏。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二卷。明郑若庸撰。字号籍里见《歙蜣集》条。是辑为歙人汪良迪所辑。前有王锡爵序,称山人八十高龄时居清源数年,故集中清源之诗不一而足。是为其晚年所作。《明诗综》载郑若庸有《歙蜣集》,不及此稿。然所录诸诗具
①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
一笔。清许之獬撰。之獬字直庵,号莲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拔贡生,官贵州余庆县学教谕。《春秋或辩》一卷,主要辨证《春秋》所用的历法。作者认为,夏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周以建子之月为岁
一卷。清代况周颐(1859-1926)撰。况周颐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光绪优贡生。曾任内阁中书。一生以词为专业,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叔问合称为“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
二卷。清曾国藩(详见《求阙斋读书录》)撰。此书由王启原分类辑录曾国藩日记而成,上卷分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五类,下卷分文艺、鉴赏、品藻、赜养、游览五类。有一定价值,可供研究曾国藩思想、活动及近代
十二卷。清张丹(1619-?)撰。张丹初,名纲孙,字祖望,号西山樵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性淡泊,交游谨慎,喜登山临水,曾北游燕赵等地。入清后隐居乡里。早年与毛先舒、沈谦合称“南楼三子”,又与陆圻
四卷。清豫师撰。豫师,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后有徐桐附识八则,及金文同、玉庆、刘名誉诸跋。《汉学商兑》为清方东树所撰。豫师之《赘言》认为:方东树所辨虽然很对,但徒争论于文字之间,以讼止讼
一卷。清潘逢禧撰。逢禧字澹如,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潘氏于凡例中云:“是书论正音,非论音韵也。然不知音韵反切,则正音不得而明,故集中先列音韵各表,为学正音者导厥源流,亦且为论音学者探其门径。”又云:
九卷。清杨兆曾(约1662前后在世)撰。兆曾字青岩。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知建宁县,招抚巨寇萧维堂有功。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此集共九卷。集中所录均为杨兆曾所撰之文。
二卷。清王万祥撰。王万祥,字瑞宇,号铁山,陕西会宁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官至福建陆路提督,死后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敏壮”。康熙十三年(1674年)底,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叛乱,发动兵变,戕杀了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