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子定论

三子定论

五卷。清代王复礼撰。王复礼见《家礼辨定》条。此书编撰宗旨是维护王守仁学说,调停朱、陆二派之争。全书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卷为《朱子晚年定论》,第二卷为《陆子定论》、第三卷为《王子定论》,第四卷摘录诸家之说撰成“学辨”、“论断”两部分,第五卷是作者自己的附论,大体是调停朱陆二派学说的论述。

猜你喜欢

  • 尚书今古文注疏

    三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年)撰。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官至山东督粮道。清代经学家,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字访碑录》等。孙星衍此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

  • 友论

    见《交友论》。

  • 蛰园丛书

    五种,七卷。清吴丙湘编。吴丙湘,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无总题,仅有“蛰园校刻”四个字,一般称为《蛰园丛书》,收清代学者著作五种:孙兰《大地山河图说》一卷、《柳庭舆地隅说》三卷、汪

  • 六书指南

    二卷。明李登(生卒年不详)撰。李登字士龙,号如真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官新野县丞。是书成于万历壬辰(1592年),用千字文体,以四字为句,辨俗传讹体之字,供教诲童蒙之用。然而俗字很多,搜罗不备,又

  • 纲鉴正史约

    三十六卷。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王时进尚书,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是书编年纪载,于历代故事粗存梗概。为乡塾课蒙之本。“纲鉴”之名于《通鉴纲目

  • 大学证文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事详《仲氏易》。此书为考证《大学》各种改定本而撰,行文先列《大学》正文,附以各家解释,详述诸家《大学》改本之异同,又对各改本的渊源加以考辨。卷一为注疏本,乃真古本;卷二为汉熹平

  • 征访明季遗书目

    一卷。清刘世瑗辑。刘世瑗,生平不详。此目选取明末杂史、杂记二百九十五部,集中反映了南明史的资料。每书著录书名及所知别名、撰者姓名,但存书目而无其书。有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刘宅铅印本。

  • 嵩少集

    四卷。明郑太原(生卒年不详)编。郑太原,山西潞安(今长治)人,官河南登封(今郑州)知县。嘉靖中,山西浑源刘思溢尝辑少林寺题咏碑,刻为《少林古今录》。万历十六年(1588),太原依其旧本而增入嵩岳、嵩麓

  • 春秋列国诸臣传

    原五十一卷,今本三十卷。宋王当撰。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好学,举进士不第,元祐中,以苏辙荐,任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不复出仕。卒年72岁。精《易

  • 凡将篇

    一卷。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撰。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辞赋家,作《子虚赋》、《上林赋》等,为武帝所赏识,其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汉书·艺文志》云:“武帝时,司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