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国志后传

三国志后传

十卷一百四十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余杂记,西蜀酉阳野史编次”,编者真实姓氏无考,所谓“陈寿史余杂记”亦是模仿《三国演义》而假托。该书是以讲史为名的长篇演义小说,故事接《三国演义》邓艾灭蜀,叙晋与十六国故事,以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汉、前赵、后赵事为主,结合叙述西晋兴衰始末。所以题为《三国志后传》,因该书将此期活跃在北方摧毁西晋政权的主要历史人物全杜撰成三国英雄后裔:汉主刘渊为蜀汉梁王刘理之子,前赵主刘曜为蜀汉北地王刘堪之子,后赵主石勒为赵云之孙(原名赵勒)。关羽、张飞、诸葛亮、王平的后代也都被安上了角色,在刘渊、刘曜、石勒部下为将。书开头说邓艾灭蜀,上述不肯投降的蜀汉宗亲和英雄后裔纷纷走入胡地避难,后羽翼养成杀入中原向司马氏政权复仇,造成西晋灭亡,形成北方割据局面。所以该书名为讲史,实已是任意杜撰历史,成为虚构小说了。书前某氏引中既已说明:“感于蜀汉衰微,辅以关张葛赵诸人,亦不能恢复汉业,致为司马氏所并。故托其后裔以泄愤一时,取快千载,故不以虚诳为嫌。”可见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实在是愚腐。按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结尾预言:汉帝外孙刘渊来日灭晋复仇,立国号曰汉。在《平话》中不过是无所谓的一处附会文字,当是该书作者受到启发之处。不过该书讲述这一段故事时,除了人物血统牵强杜撰外,主要事件面貌还照顾一些史实;刘渊、刘曜得势之后的荒淫也未隐去,见不到多少立志复国的英雄本色。皆因该书取材,无法享有陈忱作《水浒后传》的那种纯虚构自由,所以亦无法避免支离矛盾。书有明万历己酉(1609)刊本,藏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四书三畏诂略余论

    一卷。清近山居士撰。居士项城(今河南项城)人,其姓氏不可详考。是书大意谓宇宙一天,即一理。天理之见端为气,天理之真宰为诚,天理之灵妙为鬼神,天理之寄于人心为性为命,天理之著于百为为道为法,天理之征于事

  • 景迂生集

    二十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自号景迂,清丰(今河南清丰县)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曾守成州,因岁旱尽免民税,转运使大怒,督责甚严,因此请求告老还乡

  • 广说文答问疏证

    八卷。清承培元撰。参见《说文引经证例》。是书乃是增广钱大昕《说文答问》与薛传均《说文答问疏证》之作,广之以补其阙,并自为疏证。是书光绪间有广雅书局刊本。

  • 济生方

    八卷。宋严用和(约1199-1267)撰。严用和,字子礼,南康(今属江西省九江市)人,十二岁从当时名医刘开学医,十七岁独立行医。作者经三十余年实践,博采前人良方及民间验方,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于宝祐癸丑

  • 续安邱新志

    二十五卷。民国孙维均、章光铭修,马步元纂。孙维均,民国二年(1913)任安邱县县长。章光铭,民国四年(1915)任安邱县县长。马步元,马文炜的后代。孙维均任县长后,乃集邑人谋修志之事,不久设局于文昌阁

  • 保生碎事

    一卷。清汪淇(详见《周官禄田考》)撰。又名《保婴经验方》、《济阴慈幼外编》。汪淇字憺漪,又字右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汪氏善治妇、儿科。对明武之望所辑《济阴纲目》一书颇为推崇,于是对其笺释后予以重刊

  • 秦陇回务纪略

    八卷。清余澍畴撰。余澍畴,生卒年不详,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同治元年(1862年),江皖太平军、捻军及在云南起义的蓝大顺(即蓝朝柱)兵入陕西境内,陕省回民揭竿起应,围攻地当陇蜀咽喉的凤翔府。时余澍畴

  • 周易易解

    十卷。清沈绍勋撰。沈绍勋字竹祁,钱塘人。此书前有章太炎序,谓其治易聚诸家说解至二千种,凡所采择,上取汉儒之象数,中采宋儒之图书,下及明清诸儒之精意及古今传注。旨在打破汉宋门户之见。书中采用象数义理相结

  • 杜韩集韵

    三卷。清汪文柏(生卒年不详)撰。汪文柏字季青,号柯庭,浙江嘉兴人。官兵马司指挥。本书取杜甫、韩愈二家之诗句,按今韵摘出,编在每一个字下,以供吟咏学习之用。共三卷,每卷又分上中下。所摘之句,不著原诗题。

  • 石室秘钞

    五卷。明魏文焲(约1556前后在世)撰。魏文焲,字德章,福建侯官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著有《石室秘抄》。是集为魏文焲诗文集。凡五卷。初刊于万历十四年(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