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资政院

资政院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的中央咨议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次年9月(八月)谕令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任命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主持筹备。1909年(宣统元年) 7月(六月)资政院奏拟院章,规定议员二百名,分钦选和民选两种,各占半数。钦选议员包括王公世爵、宗室觉罗、各部院衙门七品以上官员、硕学通儒和多额纳税者;民选议员由各省咨议局推选,总裁则从王公大臣中特旨简充。章程规定资政院不得参议宪法,只能参议预算、决算、税法、公债、新定法律及其修改和奉特旨交议等事项。对其议决案政府可持异议,提交资政院复议,如仍持原议,则资政院总裁与军机大臣或部院大臣同时分别具奏,请旨裁夺。资政院的议决案还必须由总裁会同有关行政大臣具奏请旨,不能单独具奏。可见,资政院不同于资产阶级议会,没有一般议会所具有的独立的立法权,也起不到监督行政的作用,只不过是清政府御用的咨议机构。1910年10月(宣统二年九月)资政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由于民选议员多为立宪派,所以资政院曾通过了请速开国会的议案,并被用作合法讲坛批评过朝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清帝退位后,资政院也随之解散。

猜你喜欢

  •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周都镐京地区的国人发动的驱逐周厉王的武装暴动。周厉王贪婪残暴,任用荣夷公作卿士,实行专利。国人不满,发出怨言,厉王又使卫巫监谤,用武力压制舆论,使得矛盾激化,国人相与叛变,武装袭击厉王。

  • 中国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苦”, “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

  •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发布“变法”上谕,要求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各省督抚“参酌中西政要”各举所知,两个月内详悉条议复奏。袁世凯条奏十条、瞿鸿禨疏

  • 中日朝鲜撤兵条约

    见“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 文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前身为日知会、军队同盟会、群冶学社,振武学社。1910年(宣统二年)同盟会员蒋翊武等人因振武学社已暴露,商讨改名文学社。次年1月30日(宣统三年正月一日)借新年团拜,正式成立于武昌黄

  • 中英缅甸条款

    见“中英会议缅甸条款”。

  • 撒八、窝斡起义

    西北路契丹人民的反金大起义。海陵王发兵南下攻宋,强征西北路(今内蒙正蓝旗一带)契丹丁壮从军。正隆五年(1160年)撒八聚众反抗,杀金签军使及招讨使,夺兵甲三千副,推举都监老和尚为招讨使,举行起义。山前

  • 东汉清议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

  • 周朝

    朝代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历史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东),并在成王以后又建立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实行分封制,并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

  • 湖北枪炮厂

    清末官办新式军用企业。1888年(光绪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枪炮厂,从德国订购全部机器。次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1890年(光绪十六年)遂将筹建中的广州枪炮厂迁至汉阳,增购机器,于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