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又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清政府出卖路权的罪行,引起湘、鄂、川、粤四省与铁路有紧密联系的广大群众的愤怒,也直接侵犯了地方绅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四省迅速掀起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保路运动。运动开始时是由立宪派领导的,采用开会宣传、进京请愿的方式,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力图将运动限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但清政府悍然拒绝并严禁保路运动。广大群众逐渐突破“文明争路”的束缚,长沙、株州万余工人举行罢工示威,湖北宜昌数千筑路工人与清军发生武装冲突,湖南学生罢课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留日学生与海外华侨也坚决主张和清政府抗争到底。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8月24日(七月一日)成都召开有万人参加的保路大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四川的革命党人和哥老会力图把保路风潮引向武装起义。9月17日(七月二十五日)清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罗伦、蒲殿俊等,封闭铁路公司,愤怒的群众数万人齐集督署门前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竟下令开枪打死群众几十人,造成流血惨案。消息传出,全省沸腾,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旬日间就有十几万起义军进攻成都。保路运动的猛烈发展使清政府惊慌万状,急忙从湖北调新军入川镇压,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趁机发动武昌起义。

猜你喜欢

  • 进步党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3年4月正式国会成立,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占有多数议席。在袁世凯的支持下,梁启超等策动共和党、统一党(章炳麟等退出共和党后所建立的)和民主党合并,于5月成立进步党,在国会中与

  • 蔡方起义

    曹魏利城(治今江苏赣榆西)士兵起义。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六月,利城郡士兵,在蔡方等人领导下,举行起义,他们攻占郡城,杀太守徐质,推举当地人唐咨为首领,攻打邻近郡县,发展起义力量。曹魏派屯骑校尉任福

  • 经界法

    南宋清丈田地均定田赋的措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两浙路转运副使李椿年奏言经界不正十害,高宗遂下诏诸路置“措置经界所”,以椿年总其事。先行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继推广于诸路大部地区。其法:①

  • 黑旗军援越抗法

    刘永福所部军队援助越南抗击法国侵略的斗争。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随父流亡到广西南部的上思县,做过佣工。1857年(咸丰七年)参加广西农民起义。1865年(同

  • 牙山海战

    亦称丰岛海战。日本偷袭中国海军发动甲午战争的第一仗。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清朝政府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陞阿等部清军开赴朝鲜,并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天津练军二千余人,在北洋海军“济

  • 名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名(概念)和实(实际)关系的学派。一称辩者,又称形名家,至西汉始称名家。《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名家源渊于儒、道、法、墨诸家,其创始人不详。据认为,春秋末期作为法家先驱

  •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赋敛徭役繁重,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加以天灾频仍,疾疫流行,迫使农民大量逃亡。太平道首领张角,在流民中积极传教,秘密进行组织活动,十余年

  • 四公子养士

    战国时,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都是贵族公子。他们担任将相,辅国持权,争相养士。孟尝君、春申君各有食客或宾客三千余人,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亦有宾客数千人

  • 太平军三次进军上海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行动。1860年5月(咸丰十年闰三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忠王李秀成率军东下,攻占苏州、常州,兵锋直逼嘉定、青浦、松江和中外反革命势力蚁聚的巢穴上海。驻防清军联合华尔洋枪队

  • 禹会塗山

    传说禹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在塗山(今安徽蚌埠市西淮河东岸)召集的夏、夷各部落首领的大会。据《左传》记载,参加大会的部落首领有上万人,并且在会上都以玉帛向禹朝贡,行臣服礼节。这次大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