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争国本

争国本

明神宗时因立太子问题引起的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常洛为长。神宗宠爱郑贵妃,意立常洵,乃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迁延不立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以“无嫡立长”为由,要求立常洛为太子。于是,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御史孙维城、杨绍程、吏部郎中顾宪成等要求立常洛为太子,触犯了神宗旨意,被夺俸、罢官。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依违其间,受到一些人的抨击。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终立常洛为太子,但宫廷内外的斗争,并未因此结束。

猜你喜欢

  • 萍浏醴起义

    清末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1904年(光绪三十一年)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次年会党首领马福益被捕遇害,加深了会党群众对清政府的仇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湘、赣两省发生灾荒,两省交界的萍、浏、醴

  • 欧南喜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欧南喜,广东人,县籍不详。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九月,欧南喜在广东清远称王,署丞相、招讨等官,众号十万。所部马帅、陆帅、徐相等袭广州,兵败未遂。欧南喜走新会,与黎德所部会合

  •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

  • 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后王海都建立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在世,将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与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分封给第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及其长子贵由先后即大汗位,窝阔台封地为中央所辖,故未

  • 刘裕北伐

    东晋收复北方失地的军事行动。东晋末期,刘裕执掌朝政,为缓和矛盾,抬高个人声望,刘裕遂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四月,率军北伐南燕。六月,攻占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大城,燕主慕容超兵败, 退守小城,

  • 上海光复

    上海素为革命运动活跃的地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所在地。同盟会中部总会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动,并号召各地革命党人继起响应,其主要领导人之一陈其美则主要从事于联络各界准备发动上海起义。上海的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人

  • 回纥汗国

    回纥人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西汉时丁零人居住在匈奴北部,受匈奴统治。南北朝时称高车,亦称铁勒或疏勒。回纥为铁勒之一部,居于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带。是一游牧部落。隋末唐初,回纥渐强,不满于突厥的奴役,与仆

  • 禹征三苗

    禹对南方苗蛮部落集团的一场战争。苗蛮本居江淮、荆州(今河南南部、湖北及湖南北部)间,因为不止一支,故称“三苗”。传说在尧舜时代,中原华夏族和三苗之间不止一次地发生冲突,舜用武力威逼的方式,曾迫使三苗臣

  •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

  • 投下

    又称头下。辽代奴役外族俘掠人户的特殊行政单位。太祖阿保机时,始将俘掠到契丹故地的汉人、渤海及奚族人户作为皇帝、皇后的私有奴隶,而仿照唐朝州县之制,筑城团集以奴役之。随后,诸王、外戚、大臣及从征将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