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九寺

九寺

官署合称。寺之长为卿,故九寺又称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从汉代起,又设尚书分曹治事,后职权益重,至隋唐时演变为六部。六部、九卿分理政务和事务,同为中央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刘宋、肖齐和肖梁初年无九卿之名。梁武帝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有十三卿之设:以太常、宗正、司农三卿为春卿;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卫尉、廷尉、大匠为秋卿;光禄、鸿胪、太舟为冬卿。陈承梁制。北朝将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列为九寺。隋唐因之。各寺主要职能如下: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光禄寺掌酒醴、膳羞之事;卫尉寺于北朝掌禁卫甲兵,隋唐时则掌器械文物之事;宗正寺掌皇帝族亲属籍;太仆寺掌厩牧、车舆之事;大理寺掌折狱详刑之事;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司农寺掌仓储委积之事;太府寺掌财货、廪藏、贸易之事。各寺长官为卿,下有少卿、丞、主簿、录事等官。各寺下辖若干署或类似机构,分理各项事务。各寺废置历代不一。其中太常、太仆、光禄、大理、鸿胪等寺历代沿置,清末废。宗正寺至明朝改称宗人令,清朝称宗令,清末废。少府寺于元朝废省,明初虽一度复设,旋仍归并工部,清代则归内务府。司农寺于明初废除,其职掌并入户部。卫尉寺亦废于明朝。

猜你喜欢

  • 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为武力镇压国民党筹措军费并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而向外国银行团的大量借款。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处心积虑建立独裁统治。他为了对付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的胜利,于1913年3月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 新附军

    元代军队的一种,系指收编的南宋军队。元统一后,和其他军队相参并用,或镇戍,或屯垦,或参加军事征讨。

  • 霅川之变

    南宋宁宗无子嗣,乃以皇侄贵和为皇子,更名为竑。竑对当时专权的史弥远不满,发誓日后即位必贬黜之。语泄,史弥远遂决意改立皇子。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宁宗死,史弥远等矫诏废黜赵竑,而拥戴宗室赵

  •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东汉政权崩溃以后,儒学独尊地位发生了动摇。一些知识分子把老庄思想与儒家经义相糅合,以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形成一种新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玄学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曹魏时期的何晏

  • 古欲起义

    辽天祚帝时,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地区一次农牧民起义。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二月,饶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桥西北)渤海人古欲(一称摩哩)自称大王,聚集头下城居民起义,有步骑三万余

  • 御园内六班直

    西夏宿卫军之一。元昊称帝建国后,拣选豪族子弟壮勇善骑射者五千人,人月给米二石以为给养。由皇帝亲自掌握,分三班宿卫,名为“御园内六班直”。为皇室侍卫军,并有笼络与控制各部豪族的质子军之性质。

  • 惠州七女湖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孙中山到河内设立筹划起义的总机关,就近策动两广的革命活动,拟先据两广, 进取长江,然后北伐推翻清廷。孙中山派邓子瑜负责在惠州发动起义,原定潮、惠

  • 晋作州兵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征收兵赋的制度。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至秦,派人回国,假君命赏给国人田地,在此基础上实行新的征收军赋的制度,以扩充晋国兵力,名之曰“作州兵”。对于“州兵”的性质,一说以州为单位征

  • 平阳之战

    北周、北齐问进行的一次大战。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初四,周武帝宇文邕督军十四万五千人伐齐,主力直扑晋州治所平阳(今山西临汾),齐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督军拒守。周武帝不顾自身安危,亲临城下督战,城

  • 吕留良案

    清代文字狱案之一。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发现浙江吕留良所著诗文和日记,其中有激烈的夷夏之防等言论。吕留良早死,湖南曾静与弟子张熙,因受其思想影响,列举了雍正九条罪状,劝四川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