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大帅班师

三大帅班师

南宋初赵构秦桧一伙破坏抗金斗争的重要事件。绍兴初年,韩世忠统领的前护军八万人,张俊统领的中护军八万人和岳飞统领的后护军十万人, 分驻淮东、淮西和京西地区抗金前线,逐渐成为南宋军队三大主力,号称“三大帅”,有力地打击和箝制着南下金军,维护着南宋对半壁江山的统治。尤以岳飞、韩世忠军在抗金斗争中战功最为卓著。但宋朝一向担心将帅权大,威胁自己的统治。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岳飞所部在郾城(今属河南)大败金军主力,兵锋直指开封,迫使金军作撤军河北的准备。赵构秦桧却急于乘胜求和。一面急令张俊等部自淮西撤军,使岳飞军侧翼暴露;一面又借口岳军“孤军不可久留”,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守鄂州(今湖北武昌)。次年四月,以酬赏柘皋之捷为名,召韩、张、岳回临安(今浙江杭州),任韩、张为枢密使,岳为枢密副使,一举收回三帅在外兵权。岳飞旋遭诬陷入狱被害;韩世忠以坚持反对议和,力陈秦桧误国为奸, 而被罢官。其军也被肢解,分别撤回镇江与临安;张俊虽已公开依附秦桧,充当帮凶,但仍未逃脱罢官闲废的下场。解除三大帅兵权,是南宋最高统治集团自撤藩篱,甘心对金妥协投降所采取的重要步骤。此后不久即与金达成“绍兴和议”。

猜你喜欢

  • 陈家谷口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三路伐辽。西路军以潘美为都部署,名将杨业为副, 王侁为护军。连克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朔(今山西朔县)四州。谋麾师而

  • 穆王西游

    周穆王巡游西方的传说。《左传》中有“穆王欲肆其心,周游天下”的记载,战国时人据以敷衍成神话传说。晋太康年间汲郡(今河南汲县)古墓中发现的竹书《穆天子传》,据认为即战国时人所作,其中叙周穆王驾八骏西游,

  • 雉河集会盟

    捻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太平天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淮河两岸捻军的遍地兴起。起初各支捻军各自为战, 互不统属,没有统一领导。在和清军及地主团练的艰苦斗争中,各支捻军感到有联合起来共同御敌的必要。1855

  • 雷再浩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湘桂边界的农民起义。首领雷再浩,湖南新宁黄背峒人,瑶族,青莲教首领。1847年10月(道光二十七年九月)雷再浩因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压迫,在黄背峒聚众起义,后至广西全州、梅溪口等地,与李世

  • 耿京起义

    金海陵王时山东人民反金起义。金海陵王时,金军大举南下攻宋,山东人民大受骚扰。正隆六年(1161年),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农民耿京、李铁枪等六人聚众起义于东山。攻占莱芜(今山东莱芜)、泰安军(今山东泰安

  • 护国运动

    又称护国战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夺胜利果实,继孙中山之后当上临时大总统,开始逐步建立独裁统治,进而帝制自为,不断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决定改中华民国为中

  • 邗沟

    古运河名。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夺中原霸权,为沟通江淮间水道,于公元前486年修筑了邗城(令江苏扬州),然后由此掘深沟,南引长江水,向北穿过今江苏高邮西,东北折入古射阳湖(在今江苏宝应附近),再西北

  • 袁绍尽灭宦官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官僚士大夫与外戚相联合,数欲灭宦官而夺其权,但没有成功。出身于官僚贵族世家的汝南(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人袁绍,于中平六年 (公元189年)少帝刘辩继位后,谋与何进诛灭宦官。但机谋泄

  • 中法停战条件

    即《中法和议草约》,因在巴黎签订,法文本称《巴黎议定书》。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日)清政府谈判专使、英籍税务司金登干与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于巴黎签订。共三条:两国遵守1884年5月

  • 乣军

    乣,音读如“札”或“察”。辽初之乣,系指北方边境俘降的各族分子(不包括汉人和渤海人),有遥辇乣、各宫分乣、各部族乣、十二行乣、群牧二乣等。或被迁居内地为皇室贵族服务,或驻守边地,或散居边境,从事畜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