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司

三司

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①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重要刑狱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会审,称为三司;③唐末、五代、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合盐铁、户部、度支为一,统筹总掌全国财政。号为三司,又称计省。其长官三司使号为计相。宋太宗及真宗初期曾两度废而复置。元丰改制,再废三司,其职掌大部归于户部左曹及户部所属度支、金部、仓部。④宋初禁军统帅机构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名为三衙,也称三司,⑤金以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宣宗贞祐时废;⑥明代以地方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为三司;⑦清朝末年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猜你喜欢

  • 国野制

    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种体现社会阶级对立的制度。国和野分别指国都和国都四郊以外的地区。国都及其近郊地区的居民称作“国人”,在“野”的农业生产者则称为“野人”。一般认为,国人是各级贵族及其疏远的宗族成员,也包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

  • 巨(钜)野会战

    曹操进攻吕布的一次战役。李傕、郭汜进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吕布率百余骑东逃,与张邈结盟,任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牧,驻屯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与曹操争夺兖州的统治权。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 庆元党禁

    南宋宁宗时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宁宗即位初,赵汝愚以决策内禅拥立之功出任右丞相,荐朱熹等一批道学知名人士入朝参政,力主整顿朝纲,裁抑左右近习,遂与急于操纵政柄的外戚枢密都承旨韩仛胄发生利害冲突。庆元元年

  • 文景之治

    汉初社会经济十分凋敝。文帝、景帝时期,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实行“轻徭薄赋”, “约法省禁”, “与民休息”各项措施,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较大发展。当时土地垦辟,人

  • 李傕、郭汜之乱

    东汉末年封建军阀之间的混战。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杀掉董卓。董卓部众尚有十多万人,王允欲解除其武装。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以为王允偏向关东军,倘若解除军队武装, 日后必然要被王允等人消灭。于是以为董卓报仇之

  • 辽朝

    朝代名。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八仙筒一带)称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一说大契丹)。是为太祖。两年后,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之南波罗城筑“西楼”,定为都城,称

  • 唐寓之起义

    南齐时三吴地区的农民起义。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冬,富阳(今属浙江)人唐寓之,乘却籍户对肖齐统治的不满,聚集四百人在新城(治今浙江富阳西南)举行起义,获得广大农民支持。起义军先后攻下富阳和钱塘(治今

  • 御营使司

    南宋初年军事机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禁军溃散,乃设御营使司,以统辖诸将,作为皇帝直属部队。有御营使及副使,辖御营五军。建炎三年又置御前五军。建炎四年罢御营使司,以其兵权归枢密院。御前五军及御营

  • 景云之变

    李隆基诛杀韦后及其党羽的政变。韦后毒死中宗以后,欲揽大权。但武则天第四子相王李旦(即前废睿宗)以及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尚有相当势力,是韦后专权的主要障碍。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结交才勇之士,与太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