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行路难三首

行路难三首

【介绍】:

①(全)李白作。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七〇列于《杂曲歌辞》,并引《乐府解题》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古辞已佚。六朝以来,拟作甚多。今存最早的是鲍照《行路难》十八首。胡震亨云:“《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古辞亡,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学照。”(《李诗通》卷三)第三首宋本注云:一作“古兴”。三首诗彼此相联,密不可分。第一首感叹虽仕路多端,而自己却终无路可走;第二首写世无燕昭王那样的明主,无人赏识重用自己;第三首历举古代贤达不得善终的故事,表示自己对仕途的绝望。三诗皆以“行路难”来感叹仕途之坎坷险恶,决心隐遁远去,当作于天宝初李白辞京之后。《唐宋诗醇》卷二云:“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三诗写得纵横捭阖,迭荡生姿,奇气沛然。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②(全)顾况作。《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大多描写世路艰难和离别的悲伤,常以“君不见”为首。本组诗就写处世之险,人生之艰。第一首写世情淡薄,挚友难交;第二首慨叹人生易老,青春难驻;第三首写生必有死,神仙长生之事难以期待。语言通俗,意境显豁,充满哲思禅理。③(全)柳宗元作。《行路难》是古乐府旧题。柳宗元用以歌咏时事,反映当时的政治斗争。第一首借夸父和竫人两形象,对革新派和腐朽势力加以褒贬。第二首以乱采滥伐为喻,影射腐朽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迫害,对人才的摧残。劝谕统治者爱惜人才,举贤任能。第三首写时宜、境遇对人之贵贱的影响,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喟。韩醇《诂训柳集》卷四三云:“三诗皆意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如北方之短人,亦足以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材。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意也。下篇谓物适其时则无有不贵,及时异事迁,则贵者反贱。……盖言其前日居朝而今日贬黜之意也。当是贬永州后作。”汪森评曰:“音节古,色泽鲜,绝去纤、伪二种流弊。”(《韩柳诗选》)日本近藤元粹亦云:“寓意托深,议论亦甚正,虽然子厚言此,盖未知其罪过也。”(《柳柳州诗集》卷四)

猜你喜欢

  • 忘昧

    形容为美妙音乐所陶醉。语出《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窦庠《奉和王侍郎春日观乐之什》:“曲里三仙会,风前百啭春。欲知忘味处,共仰在齐人。”

  • 二鲤鱼

    《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双鲤鱼”或“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介绍】: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句。二句形容歌曲高亢美妙,曲音与行云俱飞。

  • 燕然石

    燕然山上的石头。东汉窦宪曾于此刻石记功。李昂《从军行》:“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亦泛指边疆立功的记功碑。耿湋《送王将军出塞》:“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

  • 菅蒯

    茅草。喻微贱的人或物。刘商《赠严四草屦》:“轻微营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颇同。”韩愈、孟郊《纳凉联句》:“惟忧弃菅蒯,敢望侍帷幄。”

  •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介绍】:刘方平作。皇甫冉,字茂政,中唐诗人。郑丰,作者友人。诗写秋夜空中景象和地上物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格调流畅,意境清新。赵臣瑗曰:“此诗前半写秋夜,后半寄友人,笔疏墨朗,无不可晓。”(《

  • 直如丝

    犹直如弦。耿?《赠别刘员外长卿》:“清如寒玉直如丝,世故多虞事莫期。”参见“直如弦”。

  • 青蝇

    ①《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郑玄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后因以“青蝇”喻指谗佞之人。李白《鞠歌

  • 聚蚊谣

    【介绍】:刘禹锡作。诗题源自《汉书·中山靖王传》。当是刘禹锡讽刺政敌们的作品,是一首政治寓言诗。诗的前半部分细致地描写了蚊子吮血伤人的可憎形象,借以讽刺当时官僚用卑劣无耻手段造谣和进谗的可憎面目。末尾

  • 洪子舆

    【介绍】:舒城(今属安徽)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绝伦科。初为监察御史内供奉,累迁著作佐郎。中宗景龙二年(709)前后,转起居舍人。开元初,任侍御史内供奉。开元二年(714),御史中丞姜晦挟私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