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萧颖士

萧颖士

【生卒】:717—760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茂挺,号萧夫子、文元先生。颍州(治今安徽阜阳)人,郡望为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开元二十三年(735)与李华同榜进士及第,授金坛尉,因故未赴任。开元末,授桂州参军。天宝元年(742),补秘书省正字。其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遗书赵、卫间,淹久不报,为有司劾免,留客濮阳。于是尹徵、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柳并等皆执弟子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于天宝五载(746)回到京城,待诏阙下。任集贤校理。天宝八载(749),因得罪李林甫而被降职为广陵参军事,写《伐樱桃树赋》以刺之。次年,东下维扬赴任时,已看破世情,准备去隐居。天宝十载(751),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往来鄂、杜间。天宝十二载(753),任河南府参军事,直至十四载(755)暮春。安史之乱爆发,南奔避难,于次年在江陵入山南节度使源洧幕。至德元载(756),入淮南节度使李琦幕,为掌书记,兼扬州府功曹参军。乾元二年(759),相国诸道租庸使第五琦欲请萧去当副手,但萧于此年冬天去嵩条迁先人之坟而授职未成事实。下年初殁于汝南旅途中。颖士思想以儒家为主,既宗经崇儒,又倾心老庄。自称:“仆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在史学上,重视《春秋》三传,排斥《史记》、《汉书》。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柳古文运动之先驱。《四库全书总目》赞其“才略志节,皆过于人,不但如晁氏所云,文章根柢,固不仅在学问之博奥也”。《旧唐书》称其“词锋俊发”。其文以《赠韦司业书》、《伐樱桃树赋》为名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有散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〇著录《萧茂挺文集》一卷,仅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全唐文》存文两卷,《全唐诗》存诗一卷。事迹见唐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祭萧颖士文》,新、旧《唐书》本传。姜光斗、俞纪东各有文考颖士事迹。

【生卒】:709~760,或谓708~759

【介绍】:

字茂梃,行十,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间,历秘书正字、集贤校理,以不屈于李林甫,数遭贬黜。至德初,山南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记,洧卒,流寓金陵,授扬州功曹参军,世称“萧功曹”。后客死汝南逆旅,门人私谥“文元先生”。颖士高才博学,乐闻人善,以奖掖后进为己任,以是名播天下,号“萧夫子”。日本国遣使入朝,自言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颖士尚古文,自谓“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赠韦司业书》)。文章与李华齐名,号“萧李”。与李华、颜真卿等共倡古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全唐诗》存诗1卷又3首。

猜你喜欢

  • 张九龄集

    见《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介绍】:①(全)储光羲作。慈恩寺塔,即今陕西西安大雁塔。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时光羲与高适、薛据、岑参、杜甫等同登慈恩寺塔,各有题咏,储诗极言塔之高险,气象宏大,摹景传神。最后四句归结到对

  • 戈牢

    【介绍】:见左牢。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介绍】:李白《侠客行》诗句。这是对侠士的衷心赞颂。“侠骨香”三字,写尽侠士豪情。语出张华《游侠曲》:“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

  • 巴陵渡

    渡口名。在洞庭湖畔。武元衡《鄂渚送友》:“云帆淼淼巴陵渡,烟树苍苍故郢城。”

  • 侯生

    即侯嬴。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参见“侯嬴”。

  • 伐树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后因以“伐树”用为欲行加害的典故。高适《宋中十首》之六:“众人不可向,伐树欲如何?”

  • 刘庭辉

    【介绍】:唐代诗人。一作刘延晖。生卒年、籍贯不详。大中、咸通以后人。举进士不第。以古风诗著称于世。作品已佚。事迹见《剧谈录》卷下。

  • 古灵和尚

    【介绍】:见神赞。

  • 杜辇

    【介绍】:唐代诗人。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唐末习《开元礼》,以该科出身。后仕终太子太保。《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咏唐史》七卷。作品已佚。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