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武元衡

武元衡

【生卒】:758~815

【介绍】:

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783)进士,宪宗朝两度入相,以其力主削藩而为人所忌,元和十年(815)六月早朝,为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派人刺杀于道。谥曰忠愍。新、旧《唐书》有传。工诗,尤善五言。重辞藻,诗句瑰美。《全唐诗》编其诗为2卷,又录联句1首,《全唐诗补编》补诗2首。

【生卒】:758—815

【介绍】:

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祖籍并州文水(今属山西)。武平一孙。建中四年(783)进士及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为华原令,以镇军督将多扰吏民,称病辞官。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累迁右(一作左)司郎中。贞元二十年(804)拜御史中丞。永贞元年(805)因反对王叔文集团,罢为右庶子。元和元年(806)复拜御史中丞。二年(807)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813)复拜相。力主讨伐淮西,又反对起用刘禹锡柳宗元等。十年(815)遭藩镇刺客暗杀而死。工五言诗,传世之作往往被于管弦。张为诗人主客图》尊为“瑰奇美丽主”。议者谓唐代工诗而宦达者唯高適,宦达而诗工者唯元衡。文学见解见于《刘商郎中集序》:“圣人观象立言,发乎情性,形于咏歌,大则明天下政途,弥纶王化;小则舒一时幽愤,刺见国风。”推崇“滋液琼瑰之朗润,浚发绮绣之浓华”的作品。诗多酬和赠寄、行旅送别、登临题咏和乐府从军之作,律诗优于古诗,五言优于七言,是中唐五言知名者之一。《秋日对酒》、《塞下曲》、《行路难》、《学仙难》等抒写济世安边的抱负及抱负难展的苦闷,讥刺权贵奢华、学仙的风气,内容较积极。《送张六谏议归朝》、《途次近蜀驿》等也是传世佳作。所作“宏毅阔远”(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而词采华美,语多雕饰。文风亦相似。《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武元衡集》十卷,已散佚。有辑本《武元衡集》三卷传世。《全唐文》存文十篇,《唐文拾遗》补三篇;《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补编》补二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猜你喜欢

  • 羊士谔

    【生卒】:762?~822?【介绍】:字谏卿,行二十七,泰山(今山东泰安)人,家于洛阳(今属河南)。贞元元年(785)进士,官至宣歙观察使巡官,以毁王叔文贬官,宪宗时召还,历监察御史,出为巴、资、洋、

  • 诗仙

    指李白。李白为诗为人皆飘逸脱俗,又好道教神仙之说,故其初至长安,贺知章呼其为“谪仙人”(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序》)。唐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云李白“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 胡皓

    【介绍】:洛阳(今属河南)人。景云中官朝议大夫、检校秘书丞、兼昭文馆学士。开元初,迁著作郎。官终秘书少监。《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补诗7首。

  • 郭元振集

    文集。唐郭元振撰。《旧唐书·郭元振传》谓有文集二十卷,同书《经籍志下》及《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郭元振集》二十卷。其集当已散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全唐文》存文五篇。

  • 傅粉郎

    见“傅粉何郎”。

  • 头上

    上方。刘禹锡《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

  • 过卢明府有赠

    【介绍】:高适作。或写于客居梁宋前期。明府,县令的别称。诗赞卢县令高尚的品行和杰出的政绩,表达了作者抑兼并、行均田、薄赋徭的政治主张和时平年丰、民安其业的政治理想,并流露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之情。诗就作

  • 李陵

    西汉陇西成纪人,李广之后,字少卿,汉武帝时任骑都尉,率射士步兵五千人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陷入重围,箭尽援绝,降匈奴。居匈奴二十余年而亡。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白《奔亡道中五首》之二:“亭伯去

  • 五羊城

    广州市的别名。相传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古代以为祥瑞的黑黍)至此,故称。黄滔《寄南海黄尚书》:“五羊城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余。”

  • 桐乡爱

    桐乡,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市北。春秋时为桐国,汉代改桐乡。汉代朱邑年轻时为桐乡啬夫,待民亲善,深为老百姓所敬爱,后官大司农,临死,嘱咐儿子将他葬于桐乡。见《汉书·朱邑传》。后因以“桐乡爱”为咏官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