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歌辞

敦煌歌辞

诗体名。敦煌遗书内保存着大量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间曲辞,曾被整理者称之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曲”、“俗曲”、“小曲”或“词”,名目繁多,称谓不一,且容易与后代词曲的概念相混淆,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解,任半塘主张把敦煌遗书内的“曲子词”之类的作品统称为“敦煌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歌辞十二类,其中有六类明确定为“歌辞”,敦煌遗书所藏唐五代的曲子词之类作品,同《乐府诗集》所称“歌辞”在格调、体式上有很多相近相似之处,故而才有“敦煌歌辞”之一体。目前已发现和整理的包括专集《云谣集杂曲子》和散见于一百五十多种唐人抄本的敦煌歌辞,总数已达一千三百余首,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敦煌歌辞的创作时代不可详考,只能依据敦煌藏经洞的历史推测这些歌辞大约创作于唐五代时期,有些可能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敦煌歌辞绝大多数不知其作者,仅少数留有作者姓名,而这些作者大多是中原作家。就保存下来的敦煌歌辞来看,这些作品大都源自民间,内容丰富,能够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敦煌歌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抒情的作品,缠绵坦率,幽思洋溢;一般的作品,信口信手,出语自然”(阴法鲁《敦煌曲子词集序》)。歌辞作者还比较注意运用浪漫化表现手法,想象优美,构思奇巧,造意新颖,比喻贴切自然,夸张生动有力。佛曲歌辞描绘佛国世界,更是虚幻缥缈,写冥间地狱,益发怪诞不经,也各有特色。敦煌歌辞是由汉魏六朝乐府诗至宋元词曲之间的过渡桥梁,为晚唐五代和两宋词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它的发现也为探溯词曲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 仍且

    ①仍然,犹且。姚合《早春闲居》:“此生仍且在,难与老相宜。”②并且。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

  • 张诚

    【介绍】:见张諴。

  • 平子四愁

    张衡为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四愁诗》表达了对弊政的忧患和郁郁不得志的愁绪。后因以喻指愁思诗作。崔峒《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咏自同时。”

  • 吴翊

    【介绍】:字子充。唐代诗人,有《凤凰集》盛行于当时。今已佚。《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7句。

  • 王子羽

    【介绍】:见王翰。

  • 刘迥集

    文集。唐刘迥撰。《旧唐书·刘子玄传》附《刘迥传》谓有集五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迥集》五卷。其后未见著录,当已亡佚。《全唐诗》存诗四首。

  • 淇上田园即事

    【介绍】:王维作。淇水,在今河南省北部,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开元十六年(728)前后,王维曾隐居此地。诗写傍晚时分河水明灭于村巷之间、猎犬随牧童而归的农家景象,以及诗人这位“静者”散淡闲适的生活。用笔

  • 蓬转

    ①蓬草随风飞旋。喻人流离飘泊无定。灵一《江行寄张舍人》:“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②蓬草遇风即飞旋,比喻事物变化或时光流转迅速。吕温《蕃中拘留岁余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蓬转星霜改,兰陔色

  • 萧何

    秦末汉初沛丰人。秦末为沛主吏掾,与刘邦交好,刘邦起事为沛公,萧何常为丞督事,沛公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刘邦建立汉朝,以萧何为相国,封酂侯,刘邦认为在诸臣中萧何功勋第一。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刘禹锡

  • 杜林驳尧

    东汉初杜林,字伯山,光武朝任侍御史等职。在议论郊祀是祀尧还是祀后稷的问题时,杜林驳倒了祀尧之议。见《后汉书·杜林传》。李瀚《蒙求》:“寿王议鼎,杜林驳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