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孙可之文集

孙可之文集

文集。唐孙樵撰。《孙可之文集》,除《新唐书·艺文志四》等著录为三卷外,其他题为《孙可之集》、《可之先生全集》、《孙职方集》、《孙樵集》等,均十卷本。自宋以来,未见三卷本传世。目前所见最早的刻本为南宋蜀刻本。本由另一宋本翻刻,流传不广。经黄丕烈、顾广圻等所见,才渐有影响。后涵芬楼曾影印,入《续古逸丛书》。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新影印出版。《天禄琳琅》尚著录另一宋本《孙可之文集》一函两册,但未见传世,难辨真伪。明代刻印最早、影响最大的为正德王鏊、王谔刻本,与宋蜀本非出一源,各有优劣。据云其底本系抄自内阁藏书。其后崇祯孙耀祖、孙猷笺评的《经纬集》、明末八代文抄本、毛氏汲古阁本等,均由此所出。另有天启吴馡本,系其父手订,参考正德本、“林茂之闽本”及《文苑》等刊行。此本讹谬最多,后来《四部丛刊初编》所收孙樵集,即由此翻刻。还有一来源不同的崇祯乌程闵齐伋刻本。据闵氏云乃一写本,但不知其所出。就其文字而言,接近《唐文粹》和《全唐文》,而与正德本、吴馡本相去甚远。清代刻抄甚多,如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本、孙冯翼问经草堂刻本、朝鲜抄本以及一些递修本、传抄本,多为正德本之流裔,无足深究。值得注意的是《全唐文》本和冯煌光《三唐人集》本。《全唐文》收录孙樵全部作品,其蓝本不知所由,又采辑《唐文粹》(选孙文十篇)、《文苑英华》(选孙文三篇)而成,故较明代诸刻为优。与宋蜀本相校,互异之处虽仍达三百余条,但亦有明显优于宋蜀本处。冯焌光《三唐人集》本,虽以正德本为底本,但以“李君升兰传录黄氏廷鉴所临吴门读未见书斋校宋本及元和顾千里手校宋本”校勘,再参《全唐文》刊行,因而此本远较明清诸刻为胜,但个别地方取舍,仍有可商榷之处。

猜你喜欢

  • 李慎微

    【介绍】:郡望赵郡赞皇(今属河北)。元和中宰相李绛孙。天祐元年(904)进士。余不详。《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1首。

  • 张仲素

    【生卒】:769?~819【介绍】: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等。工诗能文,其乐府诗与元和间同为中书舍人的王涯、令狐楚所作乐府被编为《三舍

  • 卖饼公羊

    三国魏钟繇喜好《春秋左氏传》而不喜欢《春秋公羊传》,自谓《左传》是太官,而《公羊传》是卖饼家。严干喜好《公羊传》,每与钟繇辩论二传的优劣,往往理屈词穷,叹服钟繇的才辩。见《三国志·魏志·裴潜传》南朝宋

  • 周颙韭

    《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后因以“周颙韭”代指韭菜或时令菜。李商隐《题李上暮壁》:“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

  • 唐宋诗选译

    徐荣街、朱宏恢编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29.6万字。该书入选唐诗60家140首、宋诗20家40首。每首诗除原诗外,另有“说明”、“注释”及“译诗”三个部分,首次出现的诗人,介绍文字归入

  • 逢入京使

    【介绍】:岑参作。天宝八载(749)作者自长安赴安西都护府任职,途中遇入京使者,因作此诗,抒写怀乡思亲之情。该诗信口而成,词浅意深。前两句以回望归路、泪湿双袖的细节,刻画浓郁的思乡情绪。后两句“马上相

  • 延陵葬子

    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延陵季子)长子死,孔子去观葬礼,以为合于礼制。见《礼记·檀弓下》。后因以泛指葬礼。司空曙《哭王注》:“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 孤桐

    《尚书·禹贡》:“羽状夏翟,峄阳孤桐。”孔传:“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遂以“孤桐”代指琴。王昌龄《琴》:“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桐为琴之材,故亦代指人才。孟郊《送卢虔端公守复州》:“师旷听群

  • 毛胜

    【介绍】:五代文学家。字公敌,自号天馋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不详。仕吴越,忠懿王时为功德判官。善戏谑。撰《水族加恩簿》一卷,假沧海龙君之命,分别对数十种水族拟加官名,各戏撰恩制令一篇。

  • 骆临海集笺注

    骆宾王著,清陈熙晋笺注。骆宾王曾官临海(今属浙江)丞,故称骆临海。陈字析木,义乌(今属浙江)人。官至湖北宜昌知府。博学善文,有著述多种。此书十卷,于咸丰三年(1853)由松林宗祠刊行。注者集前人辑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