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听筝

听筝

【介绍】:

①(全)柳中庸作。筝,拨弦乐器的一种。诗以无限春景和刻骨相思为烘托媒介,抒写听筝时的独特感受,深刻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恨。诗人展开丰富联想,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借筝声传说心声,令人耳目一新。②(全)李端作。诗题一作《鸣筝》。筝,一种弹拨乐器。诗题为“听筝”,不写听筝,只描摹弹者情态:“银筝玉手,相映生辉,尚恐未当周郎之意,乃误拂冰弦,以期一顾。”(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将女儿家心事写得曲折宛转,纤毫毕现!不愧“捷丽”之称。

猜你喜欢

  • 岷下芋

    岷,指岷山。亦作汶山。《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张守节正义:“蹲鸱,芋也。”后因以“岷下芋”为芋的美称。杜甫《赠别贺兰铦》:“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亦作“岷岭

  • 洗然

    (xiǎn—)①肃敬貌。杜甫《别李义》:“洗然遇知己,谈论淮湖奔。”②明晰貌。孟郊《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洗然水溪画,寒物生光辉。”③恬然安适貌。杜甫《营屋》:“洗

  • 晓泉和雨落,秋草上阶生

    【介绍】:姚合《山居寄友人》诗句。言山中泉水随雨流淌,雨中秋草沿阶生长。意境清新幽雅,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由衷的喜爱。

  • 达摩支曲

    【介绍】:一作《达磨支曲》,又名《泛兰丛》,唐健舞曲名。温庭筠作。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借咏北齐后主高纬纵欲亡国殒身事,针砭腐朽的晚唐统治集团。中间六句歌咏本事,首尾以比喻、典故、写景等手法烘托渲染,

  • 待山月

    【介绍】:皎然作。以山月为喻,将山月拟人化,写思故人之苦和遇故人之喜。采用民歌体,语意回环,音调流畅,兴象空灵。

  • 妆奁暂开

    东汉明帝率百官祭阴太后,看见阴太后镜奁中物品,不胜悲哀。见《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后因用为悼念后妃之典。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三:“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介绍】:白居易作于太和九年(835)十月。九月诏授同州刺史称病不赴任,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当时因党争已起,“甘露之变”将生,诗人已深感政治生涯的险恶,决计优游卒岁,潇洒终身。结句“朝廷雇我

  • 应星

    ①应验星象。晋代谢敷贤德而隐居不仕,后月亮干犯少微星(少微一名处士星),不久谢敷便死去。见《晋书·谢敷传》。李瀚《蒙求》:“戴逵破琴,谢敷应星。”②古代认为天上的星宿对应人间的郎官,故用“应星”代指郎

  • 白雪

    ①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是一首极为高雅的乐曲。李白《古风》之二十一:“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②喻指高雅的诗词或诗才。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官》:“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

  • 陈子良

    【生卒】:571—632【介绍】:唐代诗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好学,博通经史。在隋为杨素记室。唐高祖武德时,为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隐太子文学。太宗贞观元年(627),为相如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