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介绍】:

①(全)储光羲作。慈恩寺塔,即今陕西西安大雁塔。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时光羲与高适薛据岑参杜甫等同登慈恩寺塔,各有题咏,储诗极言塔之高险,气象宏大,摹景传神。最后四句归结到对教义的感悟,以切登佛塔之题。仇兆鳌评曰:“风秀熨贴,不愧名家。”(《杜诗详注》卷二)②(全)高适作。见《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③(全)杜甫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时作者与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等同登长安慈恩寺塔(今西安大雁塔),各赋诗一首,唯据诗失传。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杜甫奉和在后,故曰“同诸公”。诗以象征手法,通过登塔时所见景物之描写,曲折反映出其时危机四伏之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深沉感慨。吴瞻泰曰:“登高望远,百忧皆集。三、四两句,为一篇扼要。言天下惟放达者无忧,我非其人,翻生百忧,反言见意。‘虞舜’,忧明皇之游幸;‘瑶池’,忧贵妃之荒宴;‘黄鹤’,忧君子之去位;‘阳雁’,忧小人之贪禄。皆暗以忧字串,而妙在不即接,又以‘俯’、‘仰’二段参错成章,几以为写登塔之景,而实隐其用笔之端。意奇法变,纵横跌宕,非可以寻常规矩求之也。”(《杜诗提要》卷一)仇兆鳌曰:“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杜诗详注》卷二)

猜你喜欢

  • 李直方

    【介绍】: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唐宗室子。贞元元年(785)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曾游湖、越、楚、台诸州,历刺韶、赣二州。累官至太常少卿。《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2

  • 蛆心

    坏心,黑心。王梵志《奴人赐酒食》:“无赖不与钱,蛆心打脊使。”

  • 康軿

    【介绍】:《全唐诗》作康骈,字驾言,池州(今安徽贵池)人。乾符五年(87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任崇文馆校书郎。广明乱后归隐家乡。曾入宣州田頵幕府。著《剧谈录》,记早年所得奇闻异事,多有中晚唐史

  • 崔元範

    【介绍】:唐代文学家。生卒年、籍贯不详。宣宗时人。大中六年(852)至九年(855)间,以监察御史为浙东观察使李讷幕从事,并入朝为御史,因审案,卒于亳州。《全唐诗》存诗一首,《千唐志斋藏志》存墓志一篇

  • 唐人小律花雨续集

    清薛雪撰。见《唐人小律花雨集》。

  • 陆云

    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之弟,字士龙。有文才,与其兄陆机皆以文彩著名当世。尝自称为“云间陆士龙”。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称美有文才者。李郢《小石上见亡友题处》:“笋石清琤入紫烟,陆云题处

  • 批唐诗选

    明高江批。高江,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约生活于明朝中后期。《批唐诗选》,七卷。逐一批点李攀龙选辑、蒋一葵笺释的《唐诗选》。高氏批评皆在眉端。亦引前贤评语,惜未指出姓氏。书中保留了蒋一葵的笺释。卷前有李

  • 怨词二首

    【介绍】:崔国辅作。宫怨诗。写宫女睹物而生的哀怨。第一首写旧物罗衣而引起的哀怨。第二首写失宠后的相思。李锳《诗法易简录》评第一首曰:“不言其人之失宠,而但言罗衣之不堪着,且推其不堪着之故于‘为舞春风多

  • 恰似

    正似,正像。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酽醅。”李煜《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朱欣

    【介绍】:见朱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