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变文

变文

文体名。一称“变”。唐五代时期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唐人笔记小说曾有记载,如郭湜高力士外传》云:“每日上皇与高公亲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转变、说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这里说的“转变”,就是讲唱变文。其时已能深入宫廷,足见流传之广,可惜亡佚已久。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大批手抄变文写卷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敦煌遗书内明确题为“变文”或“变”的作品有:《破魔变》等七篇。从写卷的题记和内容涉及到的人物事物、风土名物、地理沿革、典章制度等,尚可考知其写作年代最早者为《降魔变文》,约产生于天宝八载至十二载(749—753),而题记为“天福十五年(950)”的《舜子变》,则为有明确抄写年代的最晚一篇。关于变文的渊源和得名,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本土说”和“外来说”。“本土说”其一以为源自清商旧乐,见向达《唐代俗讲考》。其二以为源自我国固有的赋体,见程毅中《关于变文的几点探索》。其三以为源于文体变化,见周绍良《谈唐代民间文学》。“外来说”主张“变文”之“变”是从梵文音译而来,与印度传来的佛教密切相关,如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以为源自佛典翻译,周一良《唐代俗讲考》以为源自梵语,孙楷第《读变文、变文变字之解》则认为源自变相。以上诸说,尚无定论。

猜你喜欢

  • 杜律删注

    明冯惟讷删。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此书乃冯惟讷删存伪《杜律虞注》而成,了无己见,仅可作为明人七律选本之一。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介绍】:张九龄《望月怀远》诗句。写月夜怀人,忧不成眠,爱月灭烛,披衣出屋,望月遥寄情思。光满情深,露滋望久,写得委曲婉转,缠绵深沉。

  • 太半

    大半,多半。独孤及《初晴抱琴登马退山对酒望远醉后作》:“人生几保时,太半百忧煎。”

  • 荀令公

    指东汉荀彧。亦泛称宰辅之臣。刘禹锡《酬马大夫以愚献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别之作》:“不进终无已,应须荀令公。”参见“荀令①”。

  • 西陆

    ①即昴星。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李白《古风》之三二:“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②司马彪《续汉书》:“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秋。”因以“西陆”代指秋季。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严公钓台

    即子陵台。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顾况有《严公钓台作》诗。

  • 孙晟

    【生卒】:?—956【介绍】:五代文学家。初名凤,又名忌。密州(治今山东诸城)人。少为道士,居庐山。后易儒服,谒后唐庄宗于镇州,授著作佐郎。天成中,辟汴州判官。后唐末奔于吴,官右仆射。保大十年(952

  • 水曹

    见“水部”。

  • 鬼门

    ①迷信传说的鬼进出之门;通往阴间之门。沈佺期《初达驩州》:“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②古关名,即鬼门关。在今广西北流、玉林之间,其地有两山对峙,形同关隘,甚险恶,中间通道,为古代通往钦、廉、雷、琼及

  • 洛桥晚望

    【介绍】:孟郊作。洛桥,即天津桥,故址在今洛阳旧城西南洛水上。诗人初冬傍晚站在行人稀疏的洛桥之上,见树木楼阁掩映,明月与山雪交辉而有此诗,“笔力高简,同时除退之之奥,子厚之淡,文昌之雅,可与匹者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