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司马穰苴兵法》。穰苴姓田氏,春秋齐人,为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其人能文能武,治军严整,曾率军大败晋、燕之师,威震天下。齐威王时使人追记昔人《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之言于其中,因称《司马穰苴兵法》。见《
本指东边山坡之田。《后汉书·周燮传》载,周燮精于《易》、《礼》,耕于东冈之陂田以自守,不应征聘。后因以为躬耕不仕的典故。陈子昂《落第西还别魏四懔》:“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亦省作“东陂”。张九龄《
【介绍】:收,一作牧,误。天宝三载(744)前任右武卫(一作左威卫)录事。历仕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宝应、广德间,拜兵部郎中。永泰初,任谏议大夫,官终给事中。芮挺章编《国秀集》选李收(集误作牧)诗2首。
【介绍】:见贺。
不教,不让。权德舆《太常寺宿斋有寄》:“长年多病偏相忆,不遣归时醉似泥。”皎然《和李舍人使君纾题云明府道室》:“金箓时教弟子检,砂床不遣世人闻。”
纩,丝绵。比喻人们受到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杨巨源《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谁家挟纩心,何地当炉热。”
①〔朝鲜〕柳允谦等撰。凡二十五卷。该书内题《分类杜工部诗》,编次悉依徐居仁《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所谓谚解,即将诗歌以散文形式进行串解。该书初刻于朝鲜李朝成宗十二年(1481,明成化十七年),又刻于
近体诗平仄对仗的格律。指五言诗每句的第一、第三字,七言诗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字对平仄的要求不严格,即可平可仄;相对而言,五言诗的第二、第四字,七言诗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严格遵守格律。这只是
见“苏秦”。
【介绍】:五代南唐时人。《全唐诗》将其所撰《武夷山冲佑宫碑》碑末之颂文析出,题作《冲佑观》,作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