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在成都作。上元元年,肃宗用李辅国谋,遣明皇于西内,不复定省。杜甫有感于明皇失位,借杜鹃以伤叹之。王嗣奭曰:“‘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骨肉满眼,身实羁孤,其
①时间或次序上的前后早晚。陆龟蒙《问吴宫辞》:“越山丛丛兮越溪疾,美人雄剑兮相先后出。”②长辈和晚辈。郑谷《寄职方李员外》:“谈笑不拘先后礼,岁寒仍契子孙情。”③妯娌。韩愈《南山诗》:“或齐若友朋,或
【生卒】:758—?【介绍】:唐代诗人。皎,一作。籍贯不详。元和中,为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820)为渭南县令。后以卫尉卿致仕,居洛阳。会昌五年(845)为八十八岁,在白居易宅为“七老会”,又为“九老
总集。宋李昉等编。一千卷。“宋四大书”之一。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九月,李昉、扈蒙、吕蒙正、徐铉、宋白、杨徽之等二十多人奉敕编纂,苏易简、王祐、范杲、宋湜等续修。雍熙三年(986)十二月成书,上
斗与筲,皆为容量小的器具。①喻微小,琐碎。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薄躯信无庸,琐屑剧斗筲。”②喻卑贱。长孙佐辅《山行书事》:“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③喻见识短浅平庸。皮日休《新秋言怀寄
指后汉隐士韩康。康,字伯休,常采药于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妇孺皆知。后遁入霸陵山中隐居。见《后汉书·逸民传》。李贺《感讽五首》之四:“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谓万物复苏。语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妪伏。”白居易《鸦九剑》:“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有纹理之石。指代刑法。语出《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虞世南《赋得慎罚》:“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后汉书·杨震传》“虽有推燥居湿之勤”李贤注引《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本指分食甘美之味。后泛指分享荣华富贵。刘禹锡《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献可
王曙著。见栗斯《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