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陶侃

陶侃

【生卒】:259—334

【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字士行。少孤贫。为县吏。累迁南蛮长史。击破张昌、陈敏、杜弢,拜荆州刺史,镇武昌。深为王敦所忌,左转广州刺史,无事即朝暮运甓以习劳。敦败,复还荆州。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京都不守。温峤庾亮推侃为盟主,力拒斩峻,收复建康。官至荆、江二州刺史,都督交、广、宁、江等八州诸军事。在军四十一年如一日,厌清谈浮华,常勉人惜分阴,为后世所称。封长沙郡公。卒谥桓。


【生卒】:259-334

字士行,原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吴灭,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父陶丹,吴扬武将军。初为郡主簿,刘弘为荆州刺史,用为南蛮长史,镇压张昌起义,以功封侯,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又镇压杜弢起义,升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受到王敦排挤,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及王敦叛乱失败,复为荆州刺史、征南大将军、都督荆雍益梁交广州诸军事。陈敏叛乱,出兵讨平,加侍中、太尉,封公。厌恶清谈浮华,勉人惜分阴。咸和九年死,谥桓。


【生卒】:259—334

【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字士行。少孤贫。为县吏。累迁南蛮长史。击破张昌、陈敏、杜弢,拜荆州刺史,镇武昌。深为王敦所忌,左转广州刺史,无事即朝暮运甓以习劳。敦败,复还荆州。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京都不守。温峤庾亮推侃为盟主,力拒斩峻,收复建康。官至荆、江二州刺史,都督交、广、宁、江等八州诸军事。在军四十一年如一日,厌清谈浮华,常勉人惜分阴,为后世所称。封长沙郡公。卒谥桓。


【生卒】:259-334

字士行,原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吴灭,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父陶丹,吴扬武将军。初为郡主簿,刘弘为荆州刺史,用为南蛮长史,镇压张昌起义,以功封侯,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又镇压杜弢起义,升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受到王敦排挤,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及王敦叛乱失败,复为荆州刺史、征南大将军、都督荆雍益梁交广州诸军事。陈敏叛乱,出兵讨平,加侍中、太尉,封公。厌恶清谈浮华,勉人惜分阴。咸和九年死,谥桓。


【生卒】:259—334

【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字士行。少孤贫。为县吏。累迁南蛮长史。击破张昌、陈敏、杜弢,拜荆州刺史,镇武昌。深为王敦所忌,左转广州刺史,无事即朝暮运甓以习劳。敦败,复还荆州。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京都不守。温峤庾亮推侃为盟主,力拒斩峻,收复建康。官至荆、江二州刺史,都督交、广、宁、江等八州诸军事。在军四十一年如一日,厌清谈浮华,常勉人惜分阴,为后世所称。封长沙郡公。卒谥桓。


猜你喜欢

  • 索遐

    【介绍】:十六国时前凉人。为前凉主张重华司直。时重华连破劲敌石虎将王擢、麻秋,自以为强国,怠于治政,希接宾客。遐乃上奏进谏,请修政听朝。重华悦之,优文答谢。

  • 钱益

    【介绍】:宋广州东莞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性刚介,不容以私干请。历知兴国县,有惠政,民称为钱佛子。为广州盐官,经画盐局事宜。官终静江府通判。

  • 王英

    字邦杰,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善骑射,号称“刀王”。初袭父职,为千户。至元二十九年(1292)起,先后多次参与镇压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农民起义军。后升任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生卒】:1262—1

  • 欧阳玄

    【生卒】:1273—1357【介绍】: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

  • 唐赛儿

    【介绍】:明山东蒲台人。林三妻,自称佛母。以白莲教聚众。永乐十八年,据益都卸石栅寨举兵起事,派兵攻莒、即墨、安丘,旋为柳升、卫青等所败。赛儿脱险隐匿,成祖大索天下,无所获。

  • 张逊

    【生卒】:?—895【介绍】:唐人。昭宗乾宁初为山阴令。董昌反,署置百官,召逊知御史台,逊不从,被害。

  • 吕从庆

    【介绍】:唐汴州大梁人,字世膺。号丰溪渔叟。尝从其祖官于金陵。僖宗广明元年,黄巢攻金陵,从庆走歙之堨田。后朱温建后梁,遂遁迹旌德县丰溪,隐居不仕,常以陶渊明自况。南唐初卒,年九十七。有《丰溪存稿》。

  • 韦辞

    【生卒】:773-830字践之。少以两经擢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至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生卒】:773—830【介绍】:唐京兆万年人,字践之。以两经擢第。德宗贞元间,累佐使府,参划称职。宪宗元和九年

  • 贾洪

    字叔业,京兆新丰(今陕西渭南)人。建安初为郡吏,后数任县令,被曹操召署军谋掾。好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左传》。【介绍】:三国魏京兆新丰人,字叔业。博学有才,尤精《左传》。汉献帝建安初,仕郡,举计掾。历

  • 许俭

    【介绍】:宋福州闽清人,字幼度。师事朱熹。三世同居,家庭和睦。郑性之书“孝友”二字以匾其堂,林羽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