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刘勰

刘勰

【生卒】:约466—538,一说约465—532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字彦和。早孤,笃志好学,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共居处十余年,遂博通经论。梁武帝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后为临川王萧宏记室,任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为昭明太子萧统、沈约等所重。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未几卒。曾整理定林寺经藏。著《文心雕》,全面总结前代文学现象,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


南朝梁人,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少家贫好学,依定林寺僧佑居处,十余年间,博通经论。初为奉朝请,历太末令,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以文才为昭明太子及沈约所重,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接着卒。所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论述古今文体。(,参见《南名》)


【生卒】:约466—538,一说约465—532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字彦和。早孤,笃志好学,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共居处十余年,遂博通经论。梁武帝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后为临川王萧宏记室,任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为昭明太子萧统、沈约等所重。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未几卒。曾整理定林寺经藏。著《文心雕》,全面总结前代文学现象,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


南朝梁人,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少家贫好学,依定林寺僧佑居处,十余年间,博通经论。初为奉朝请,历太末令,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以文才为昭明太子及沈约所重,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接着卒。所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论述古今文体。(,参见《南名》)


【生卒】:约466—538,一说约465—532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字彦和。早孤,笃志好学,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共居处十余年,遂博通经论。梁武帝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后为临川王萧宏记室,任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为昭明太子萧统、沈约等所重。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未几卒。曾整理定林寺经藏。著《文心雕》,全面总结前代文学现象,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


猜你喜欢

  • 彭汝方

    【生卒】:1056—1121【介绍】:宋饶州鄱阳人,字宜老。彭汝砺弟。以荫任荥阳尉、临城主簿。汝砺卒,弃官归葬。丰稷留守南京,辟为司录。徽宗宣和初,通判衢州,有治状,擢知州事。三年,守孤城抗拒方腊,城

  • 王殷

    【生卒】:?—954【介绍】:五代时大名人。少为军卒,历仕后唐、后晋为州刺史。后汉高祖时讨杜重威,殷力战,矢中其脑,镞自口出而不死,擢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从后周太祖郭威起兵,拜天雄军节度使,领亲兵。王峻

  • 庞德

    字令明,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人。少为郡吏,后历事马腾、马超、张鲁。归降曹操,拜立义将军。与曹仁屯守樊城,所部遭蜀军关羽进攻,失利被俘,至死不降。魏文帝时谥壮侯。

  • 丁普郎

    【生卒】:?—1363【介绍】:元末湖广黄陂人。初为陈友谅部将,后降朱元璋,授行枢密院同知。惠宗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之战,随朱元璋击陈友谅,身被十余创,头断,仍执兵器屹立不倒。

  • 李汉超

    【生卒】:?一977【介绍】:宋云州云中人,字显忠。仕后周官至殿前都虞候。入宋任散指挥都指挥使、控鹤左厢都校。从平李重进,迁齐州防御史兼关南兵马都监。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迁应州观察使、判齐州,仍为关南巡

  • 唯俨

    【生卒】:760—829【介绍】:唐僧。绛县人,俗姓寒。年十七师事惠照。代宗大历八年纳戒,谒石头禅师,住药山寺。宪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谒唯俨问道,唯俨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翱顿悟。

  • 赵荣

    扶风(今陕西扶风)人。母患病,他三次割股肉进之。又负母登太白山,求神,得圣水。母病愈。后母死后,号痛不食。

  • 刘仲质

    字文质,分宜(今属江西)人。洪武初,以宜春训导提升为翰林典籍,令校正《春秋本末》。十五年升为礼部尚书,与儒臣制定祀拜孔子的礼仪,颁行天下学校,每年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订立学规十三条,加之钦定九条,颁发

  • 王台辅

    【生卒】:?——1645邳州(治今江苏邳县南)人。诸生。南京失守,自缢死。

  • 李师古

    【生卒】:?—806【介绍】:唐时高丽人。李纳子。以荫累至青州刺史。纳死,师古嗣其位。又加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德宗崩,师古欲因国丧掠州县。闻顺宗立,乃罢。累官至检校司徒兼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