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头目老

龙头目老

解放前云南省金平、屏边等县瑶族地区村寨头人称谓。据说由来已久。各村寨普遍设置,通常包括寨老、寨主和龙师三人组成。通过选举产生,凡寨中成年男子,只要识字,有办事能力和办事公正及熟识宗教仪礼者,均可作候选人。选举办法一般是事先由寨内成年男子开会推出若干个候选人,然后再通过酿白酒、烧香或簸扬等方法举出三人当选。一般三至五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寨老、寨主、龙师三人中又以寨老为头人。寨老一般较为年长,且名气大、威望高,通常不直接担负具体工作,每年寨内重要宗教活动仪式悉于其家举行;寨主负责组织各项生产事务;龙师主要负责主持各种宗教活动。寨中事无大小,他们均有权过问,群众有事也多请他们出面解决,遇有外敌,还充当军事首领,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猜你喜欢

  • 椎牛

    苗族民间祭祀风俗。俗称吃牛、打牛、斗牛等。源于为疾病或求嗣,向祖先或神灵许诺举办祭典用牛还愿的活动。以家族举办,必请舅家(母亲和妻子家族)参加。盛行于湖南西部、贵州东北、湖北西南及四川东南等地。祭典多

  • 地勤察

    隋时突厥汗族。※沙钵略可汗从弟。以官为号(“地勤”即“特勤” [tegin]之异译,“察”音刹(sed),即“设”之异译)。别统部落,居异地。开皇(581—600)初,隋文帝杨坚纳长孙晟对突厥的“离强

  • 炕骨苗

    见“康佐苗”(2101页)。

  • 刀奉偶

    明代云南大侯傣族首领。受明封为大侯长官司(治今云南云县)长官。永乐二年(1404),颁给印符、金牌。三年(1405),遣子刀奉董贡马及银器,明赐以钞币,六年(1408)复遣第不纳狂至明廷入贡,赐予如例

  • 噶尔第巴

    见“噶勒达玛”(2502页)。

  • 折御勋

    938—977字世隆,五代宋初边将。党项族。折德扆子。后周时为永安军节度使右职。宋乾德二年(964)父卒,以衙内都指挥使、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三年,加府州防御使。开宝二年(969),太祖征太原,诣行

  • 达赖喇嘛十一世

    见“凯珠嘉措”(1408页)。

  • 杂户

    金代户类之一。明昌六年(1195),金章宗始命宰臣分别户民,凡※女真本户、汉户及契丹户之外的户口,统称为杂户。

  • 忽汗城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

  • 寨棱策臣

    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克勒尔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六年(1632),后金征察哈尔时,率80户至哈屯河岸。崇德元年(1636),受太宗使者招,渡河归清,授三等昂邦章京世职。寻任户部侍郎。顺治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