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黠戛斯

黠戛斯

古族名。柯尔克孜族先民。汉称坚昆,魏晋南北朝称“纥骨”,唐称“黠戛斯”,曾受突厥统治。唐初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为薛延陀汗国属部之一。贞观十七年(643),遣使至唐,贡貂裘及貂皮。薛延陀汗国为唐所灭后,与唐交往加强。二十二年(648),其首领俟利发(官号)失钵屈阿栈亲至唐朝要求归属,受唐太宗款待,遂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归燕然都护府管辖。景龙四年(710),被后突厥征服。天宝三年(744),回纥灭后突厥,又受回纥统治。开成五年(840),灭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常遣使至唐进贡,往来不绝。大中元年(847),其首领受唐册封为英武诚明可汗。强盛时拥众数十万(一说百万以上),胜兵8万(一说控弦30余万),辖境东近贝加尔湖,南邻吐蕃,西南连葛逻禄,曾占领安西、北庭、达怛等5部。多次助唐征突厥及平沙陀李克用之乱。其众主要从事游牧业,兼营渔猎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也有所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已相当悬殊,巴衣(财主)等占有性畜成千上万头,牲畜上均烙有印记。可汗或“阿热”、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等构成统治阶级,富贵之家占有“库尔”(男奴隶)、“昆”(女奴隶),自由民是黠戛斯社会的基础,依附于氏族贵族,称为“哈拉布东”(黑民)。一般居毡房,冬天住树皮盖的小房。“阿热”等统治阶级驻牙青山(今叶尼塞河上源阿巴坎以西),周围树栅为垣,用毡作帐,称为“密的支”,其他首领居小帐篷。肉和马酪为主食,只有“阿热”等富有者才能吃上用面粉制作之饼。阿热和富有者等穿貂皮衣,冬戴貂皮帽,夏戴白毡帽,佩腰刀;女穿毛、锦、绫做的衣服。贫者则用羊皮披身,无帽。女戴耳环,男女均有文身习惯。丧葬要围绕死者哭泣,用火葬,取其骨,满一年后移入墓内。崇拜自然神,称巫为“”,使用鄂尔浑一叶尼塞文。仍存在原始社会残余,有一姓或千口百口“同屋共被”现象,反映了群婚制之残余。灭回鹘汗国后,部分人越金山,徙天山一带,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今新疆境内之柯尔克孜族;留居原地者大多成为今中亚的吉尔吉斯人。

猜你喜欢

  • 噶礼

    ?—1714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何和哩四世孙。荫生出身。初任吏部主事、郎中。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受命随左都御史于成龙督运中路兵粮,擢盛京户部理事官。三

  •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参见“松潘卫指挥使司”(1298页)。

  • 漒川侯

    封爵名。前秦建元七年(371),苻坚以吐谷浑王碎奚(亦作辟奚,335—376年在位)遣使献马5千(一作50)匹,赐以是封爵。碎奚居漒川郡(故治在今青海东南境),因以郡名为爵号。侯,为古代五等爵(公、侯

  • 长海

    1678—1744清代文士。字汇川。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镇安将军玛奇之子。初辞父荫而不就,补户部库使亦不任,以功名荣禄为累,布衣终身。博古多识,酷爱金石书画。中年爱易水雷溪之胜,筑大钵庵,因以为号。

  • 得勒钦

    太阳神。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旧时相信万物有灵,对天体之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等皆崇敬,尤崇尚太阳。除农历正月初一祭拜外,平时不专供祭,但认为太阳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 罗秉忠

    ?—1480明朝将领。原名克罗俄领占。沙州卫都督佥事※困即来子。正统九年(1444),父卒,兄喃哥袭职,本人被授予指挥使,协理沙州卫事。兄卒,升都指挥使,代领沙州卫部众。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

  • 北单于

    ①东汉时北匈奴单于。史失其名号。优留单于异母兄。原任北匈奴右贤王。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为北匈奴骨都侯等立为单于。在位时,连年饥荒,部众离散,北匈奴陷于纷乱。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与汉将窦

  • 奇楞

    赫哲族的一支。一作奇楞斯勒。其意一说为“姓齐的人们”,或说“住在江边的人”。为黑龙江省同江县下八岔赫哲人对居住勤得利以上地区赫哲人的称呼;或说是这一地区赫哲人的自称,因其是从黑龙江中游鄂伦春族居住地迁

  • 花大

    明代蒙古泰宁卫首领。把伴子。居义州(今辽宁义县)塞北。娶内喀尔喀领主虎喇哈赤女,常与虎喇哈赤父子配合,袭扰明辽东地区。万历元年至三年(1573—1575),步朵颜卫首领董忽力后尘,拥兵明塞前索赏。十年

  • 南唐古部

    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辖唐古(※党项)族民户所置,为圣宗34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屯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