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借沙
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的起义首领。哈尼族。新兴地主。嘉庆二十二年(1817),与同族人高罗衣、朱申率众起义,反对土司领主和清政府,拥高罗衣为“窝泥王”,受封为大都督。义军相继攻陷麻栗、新街、芭蕉岭等寨,击败纳楼彝族土司普承恩,攻克稿吾卡哈尼族土司司署,于逢春岭击杀土司龙定国,拥众达1.6万余人。后率义军北上,直趋溪处、瓦渣,进逼元江州城,直指临安府。清廷令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伯麟率军镇压。兵败,与高罗衣等被清军执杀。
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的起义首领。哈尼族。新兴地主。嘉庆二十二年(1817),与同族人高罗衣、朱申率众起义,反对土司领主和清政府,拥高罗衣为“窝泥王”,受封为大都督。义军相继攻陷麻栗、新街、芭蕉岭等寨,击败纳楼彝族土司普承恩,攻克稿吾卡哈尼族土司司署,于逢春岭击杀土司龙定国,拥众达1.6万余人。后率义军北上,直趋溪处、瓦渣,进逼元江州城,直指临安府。清廷令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伯麟率军镇压。兵败,与高罗衣等被清军执杀。
见“阿旺降白选热嘉措”(1251页)。
旧行政区域名。1929年10月以阿拉善额鲁特旗内已开垦之土地析置,相当于县一级政权,隶属宁夏省。
?—1692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额亦都孙,参领敖德第三子。初任侍卫,署巴牙喇甲喇章京,从征湖广、云南有功,实授。康熙十三年(1674),以耿精忠叛应吴三桂,由福建掠江西,受命随安亲王岳
藏语称“米波”或“米泼”,意为“人租”。旧时西藏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西藏地方政府规定,凡不种领主庄园份地的※差巴、※差若、※谿卡囊生,因不能直接为领主支差和乌拉,从15岁至60岁每年需向所
见“赤驹”(1011页)。
唐代嶲州东蛮两林部首领。又作苴乌星。辖地在勿邓部之南70里,丰琶部之北,占有今四川越西县普雄地区及美姑县北部,与勿邓、丰琶合称东蛮三部。下辖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地虽狭,势力最强,被三部推为长
1884—1943近代中国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字善亭、经名阿卜杜拉·拉赫曼。回族。幼承家学,经汉兼习。光绪二十五年(1899),始从伊斯兰教学者王宽,诵习教典,兼习英文、希伯来文、土耳其文。三十一年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蒙古语“塔里牙惕”意为“田禾”,“赤”意为“司事人”,《华夷译语》释为“农人”,即“种田人”。指皇室、诸王位下所属种田户及掌管田务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大斡耳朵位下等即设
一个男子娶一个以上女子为妻组成的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制,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典型的家庭形态,并长期残存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此类家庭常与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存,非普遍通行的形式。最初出现于母系氏族
见“王甲部”(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