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外教习苏拉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佛教僧职名。担任教习经学等事宜。一般为※教习苏拉喇嘛的副职。理藩院规定每人每月饷银2两、米7斗5升、坐马1匹、饲料黑豆6斗、谷草30束、羊草30束。清末将马草等改折成马乾银。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佛教僧职名。担任教习经学等事宜。一般为※教习苏拉喇嘛的副职。理藩院规定每人每月饷银2两、米7斗5升、坐马1匹、饲料黑豆6斗、谷草30束、羊草30束。清末将马草等改折成马乾银。
明代文学家、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嘉靖(1522—1566)年间人。少以文章知名,曾官应天府(今南京)尹。58岁告老还乡,在镇淮楼西南筑“窥园”度晚年,凡21年闭门著书,纂注《尔雅》。工诗
唐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名。一作振国。隋末,粟末靺鞨厥稽部首领突(度)地稽率部千余家徙柳城(唐称营州,今辽宁朝阳)内附;唐总章元年(669)高丽国亡后,附高丽的粟末靺鞨乞乞仲象(一说为大祚荣)所
匈奴东蒲类王。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将众1700余降西域都护,都护分车师后王之西为乌贪訾离地(今新疆呼图壁县南、呼图壁河河谷)以处之。参见“乌贪訾离国”(342页)。
明代云南摩崖石刻。嘉靖十二年(1533)禄劝州知州徐进题碑文。刻于今禄劝县掌鸠河畔法宜则持附近悬崖峭壁上。记载云南武定军民府彝族凤氏土官自南宋淳熙(1174—1189)中至明嘉靖十二年的十九代谱牒及封
习惯法。鄂温克语音译,意为祖先传下来的习惯或古老的传统。流行于额尔古纳河使用驯鹿鄂温克人地区。它体现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大家均严格遵守。包括从生产到生活及宗教迷信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如猎人打到鹿、犴后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亦作卜失兔,又称舍剌克炭台吉,蒙文史籍作博硕克图,与鄂尔多斯济农博硕克图(卜失兔)同名。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五代孙,※晁兔台吉长子。初驻牧于山西偏关外委兀儿趁一带,距明塞7
金将领。曷懒路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人。女真族。乌延(亦作兀颜)氏。授爱也窟谋克(百夫长)。从鲁王完颜阇母围平州,有功。太宗天会三年(1125),从攻宋,围汴京(今开封),败宋兵于城南。五年(
?—1670清朝将领。又作托博克。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居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隶博硕克图汗。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年(1632),清军征察哈尔,林丹汗西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四年(1317),太宗次子阔端孙别帖木儿受封。
晋代佛教译经师。祖籍天竺。父达摩尸罗与叔父同为沙门。自幼出家学佛教,通晓“胡”汉语。晋元康元年(291)起,在陈留国(治所在今开封东)仓垣水南寺,先后译出《放光般若经》、《异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