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颇罗鼐

颇罗鼐

1689—1747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名颇拉·索南多达,简称颇罗瓦或颇罗鼐。藏族。后藏江孜人。幼善骑射,武艺超群。崇信宁玛教派,善理政务。拉藏汗统治西藏时期,任传事官。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受拉藏汗命率卫、藏军于达木奋力抵抗,兵败被俘,遭凌辱,后被释。五十九年(1720),配合阿里总管康济鼐,于后藏、阿里出兵响应清军,击退准噶尔军。雍正元年(1723),封台吉,任噶伦,并任仔东(审计宫),掌管并整顿财政,使被准噶尔军骚扰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同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他奉命率军驻藏北那雪,青海玉树等地,防叛军窜扰西藏。五年(1727),噶伦阿尔布巴等谋杀首席噶伦康济鼐后,其庄园亦被攻掠,亲往阿里向康济鼐之兄噶锡瓦求援,发后藏、阿里兵讨击之。次年,败阿尔布巴于江孜,围布达拉宫,执杀阿尔布巴。受命协助驻藏大臣总理政务。七年(1729),封贝子。八年,晋升贝勒。九年,颁给办理卫、藏噶伦事务多罗贝勒银印。执政期间,整顿藏政,安定社会秩序;发展西藏政治、经济、文化;设常备军,练兵设卡,捍卫边防;整修驿站;发展贸易;改善摊派差役、赋税等规定;尊重藏传佛教各派,修复各教派寺院。主持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雕刻印行,即著名之纳塘新版大藏经。乾隆四年(1739),晋封为郡王。执政19年,“克尽忠诚,实心效力”,为加强清政府对西藏之管理,促进西藏社会安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 地粟袁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五代首领。约为4世纪中期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跋提子。父卒,继领柔然部众,仍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岁贡马匹兽皮。冬率部入牧漠南草原,夏还居漠北。卒后,柔然分为两部,长子匹候跋继其位居

  • 纥骨

    古族名。魏晋南北朝时对柯尔克孜族先民之称呼。又作结骨、契骨、护骨等。曾先后受鲜卑、高车、突厥等统治。有的学者认为※拓跋部时“七分国人”,以其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此纥骨氏,即是柯尔克孜族先民。※

  • 葫芦王地

    即“葫芦国”(2183页)。

  • 主儿乞

    即“主儿勤”(620页)。

  • 肇州屯田万户府

    见“肇州”(2482页)。

  • 阿里雅

    ?—1715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布尼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率众附清,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以阿尔萨兰卫宰桑协理旗务,驻牧克鲁伦河流域。三十二年,移

  • 淹滞水

    即“掩※㴲水”(2037页)。

  • 招仙塔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

  • 当郭

    藏语音译,意为“马头”。元时已有此称。旧时西藏牧区以牧奴私有牲畜数划定的※外差计算单位。照原西藏地方政府于20世纪20年代的规定,每一匹半马、6头牛、36只绵羊或72只山羊,须各负担一个当郭的外差,3

  • 阿细跳月

    云南彝族一支阿细(阿西)人的传统民间歌舞。亦作“阿西跳月”、“跳乐”。盛行于弥勒、泸西、路南彝族自治县。为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和中老年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每逢火把节、春节等喜庆日或农闲时,在草坪、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