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西瑛
元代曲家、音乐演奏家。省称“里(李)西瑛。”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占籍松江(今属上海市)。原名木八剌,字西瑛。因身躯魁伟,又有“长西瑛”之称。元曲家阿里耀卿之子。自称居室为“懒云窝”。后为松江名胜之一。以散曲闻名,作品多表现郁郁不得志,苦闷心情。有《殿前欢》、《懒云窝》、《凉亭乐·叹世》等作品留传。善吹筚篥,深得元曲家贯云石、释惟则等之推崇。
元代曲家、音乐演奏家。省称“里(李)西瑛。”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占籍松江(今属上海市)。原名木八剌,字西瑛。因身躯魁伟,又有“长西瑛”之称。元曲家阿里耀卿之子。自称居室为“懒云窝”。后为松江名胜之一。以散曲闻名,作品多表现郁郁不得志,苦闷心情。有《殿前欢》、《懒云窝》、《凉亭乐·叹世》等作品留传。善吹筚篥,深得元曲家贯云石、释惟则等之推崇。
书名。简称《西域同文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傅恒等奉敕撰。全书24卷。分天山北路地名、天山南路地名、天山南北路山名、天山北路水名、天山南路水名、天山北路准噶尔部人名、天山南路回部人名、青海属地名
晋代对入塞匈奴的共称。自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又称䤈落尸逐鞮单于)于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率部附汉,匈奴5000余落(即户)入居朔方诸郡。随户口滋衍,匈奴遍布北朔。建安(196—220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称乌古里、乌骨里、乌虎里、于厥、于厥里、于骨里、于谐里、尉厥里、羽厥、妪厥律等。辽代始见于史书记载,为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分布于今克鲁伦河下游、呼伦湖、哈拉哈河及根河、海拉尔河等
肃北乌呼图地区蒙古族总称。大约在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间,青海察罕诺们罕旗属民,因不堪札萨克王公横征暴敛,先后有数十户牧民移居色尔腾地方。嗣以色尔腾人畜众多,牧地紧缺,复自色尔腾移
见“十王亭”(8页)。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人。初随汗王部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乾隆十九年(1754),受土尔扈特汗王敦罗布喇什派遣,借道俄境归国,于二十一年(1756)抵北京。七月,清政府应其请求,派麒麟
?—1758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第二十一子。号紫琼道人。雍正八年(1730),封贝子,晋贝勒。十三年(1735),高宗即位,晋慎郡王。卒,谥靖。其诗清秀,尤工画,著有《花间堂载笔》、
西域古国名(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5000,口31000,兵8000。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居民从事农业,种植葡萄诸果。地出铜、铁、银。能作兵器
德昂等族长度单位。即由肘关节至手展平的中指尖距离。因各人胳膊长短不同,肘的长度亦不绝对,一般相当于1.3市尺。
即“合懒路”(8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