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里克千户部落

阿里克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阿里克又作阿力克、阿柔。在青海省海北部祁连县大通河北,东界门源,西南接蒙古默勒郡王旗牧地,北邻甘肃民乐县。牧地包括今祁连县峨情、草达坂、野牛沟及默勒等乡。原驻牧曲什安河流域,即今海南兴海县之温泉一带,初有11个小部落。明万历(1573—1620)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至青海,被该部头人华桑嘉布等人迎至牧地,奉献大批布施。清顺治(1644—1661)年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进京途经青海,该部头人迎请传法,并求建寺,在夏扎大喇嘛和阿里克然坚巴克尊嘉措主持下,于仲塔地方建成阿里克寺,取名“具喜宠法洲”。雍正十年(1732),西宁办事大臣达鼐饬定界址,该部被封为百户部落,为塞外40贡马番族之一。道光二年(1822)后,该部头人玛当因不堪果洛藏民抢掠,率部迁至黄河北岸,后经陕甘总督长龄奏准,令该部大有户却丹驻牧于可可乌苏一带,与察汗诺门罕旗同司黄河渡口。旋遭刚察等部冲击,部分移至大通河上游祁连县驻牧,部分被那彦成移居黄河南,即今黄南州河南县、海南州同德县等地驻牧。其在祁连县境内者日益强大,头人多日杰自称千户,从蒙古族取得大片牧地。1913年,曲乎从牧民征马千匹,羊千只,献给青海蒙番宣慰使马麒,获千户草原执照,其牧地占据祁连县大部,蒙藏各部亦由该千户指定放牧地点。该部迁至祁连县后,历经百年,发展成为8个百户部落。

猜你喜欢

  • 东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尔塔。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蒙古回回等。因居河州(今临夏)东乡故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及广河、和政、临夏、积石山、康乐等县,其余散居在兰州、

  • 长沟寺

    裕国族喇嘛教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城西北约35公里处,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有经堂81间及绘塑佛像等。乾隆五十一年(1786),增建佛化堂11间,广度茶房10间,门楼3间,建筑巍峨,所在林

  • 西燕

    十六国时期地方政权。史籍一般不入十六国之列。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建熙十一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鲜卑4万余户被徙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前燕国君慕容儁子慕容泓乘前秦淝水之

  • 工资地

    又作工作地,藏语“列新”、“腊新”的意译。旧时西藏封建领主庄园和部分※差巴,为役使※堆穷等的劳动力耕种其自营地(※俄新)或※差地,而给被役使者分予的,名义上用以抵作工资的土地。实际上此种土地的收入远不

  • 马君图

    1880—1945国民党将领。名骏,以字行。山西晋城人。回族。明代回族将领※马文升后裔。幼聪明,16岁童子科考,名列前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7),参加反对巡抚胡聘之出卖孟平路矿权给英国公司的斗争。

  • 龙裕光

    1865—1930清末民初云南土司、官僚。字世卿。哈尼族。云南稿吾卡土司龙汝霖之子。光绪(1875—1908)初年,妒其异母兄龙觐光代办纳更司事务,阴与胞弟龙济光谋,迫觐光弃职出走。后龙觐光不计前嫌,

  • 阿者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设置之阿资河卫均称作阿济卫。

  • 吴克忠

    ?—1449明朝将领。原名也都帖木儿(伊勒都特穆尔),一说又名伯克。《明史》称其汉名为(吴)答兰,后更名吴克忠。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投明朝,奉

  • 强羌水越来

    参见“岗岗戍来”(1077页)。

  • 黄明堂

    1866—1939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因排行第八,人称八哥。广西钦州大寺人。壮族。早年投身会党,好侠行义,颇有组织才能,被会众举为首领。光绪末年,在广西镇南关一带开展反清斗争。后率部投奔孙中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