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都正长官司

阿都正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阿都家支首领,在唐、宋、元、明各代均为落兰部(乌蛮大部落之一)的小酋或头目。清顺治六年(1649),清兵抵四川建昌、凉山,头目结固降附,授阿都正长官司长官。至慕枝任长官,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以招抚凉山彝众功,改授阿都宣抚司宣抚使,颁给印信、号纸。雍正六年(1728),改土归流,缴回印信、号纸。同年,聚姑协助清军镇压凉山彝众,并擒献头目,以功复授阿都正长官司长官,换发印信、号纸。传至嘉庆朝(1796—1820),都显贵袭职,病故后由妻都位加护理正长官司篆务。绝嗣后由金阳沙马土司支系安氏继承,改姓都。清末都龙光承袭。时一度断裔,由金阳安氏子入赘继之,传一代至解放时,废。清代每3年贡马8匹,赴建昌镇标中营上纳。所属有歪歪溪、咱古、荞山南、大河西4土目。辖黑彝比祖、扒叉、比补、吉狄、莫什、结纽、日尔、阿俄及后来迁入的金恩、结博,共10个家支。居民4万户。统治范围包括今四川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南部、金阳县西部。长官衙门设于普格的鱼水坡、青杠坪。

猜你喜欢

  • 却藏呼图克图三世

    见“阿旺图丹旺秀”(1245页)。

  • 蒙鞑备录

    书名。南宋赵珙(旧误为孟珙)撰。1卷。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作者奉使蒙古军前议事,至燕京(今北京),见到总领蒙古军的木华黎国王。归后将亲身闻见著录成书,记述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的事迹。全书分立

  • 思州宣抚司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

  • 玉努斯江

    约1826—1905浩罕汗国军官。全名穆罕默德·玉努斯江。乌兹别克族。原为中亚浩罕汗国艾米尔(军队首领)茂拉艾力木库勒亲信。清同治三年(1864)春,受命潜入喀什噶尔(今喀什)收集情报。是年冬,与茂拉

  • 胜保

    ?—1863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苏完瓜尔佳氏。字克斋。由官学生考取恩监生,道光举人。道光年间,历任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针对时弊,列陈国事条5:重河务,求疏导之法;严

  • 万历武功录

    书名。明朝瞿九思撰。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全书14卷。176篇,分地区编次。以列传体记述万历(1573—1619)初年到中期各地(包括少数民族)起义及官府的镇压;南北各少数民族与中央的关系。书

  • 乃蛮台

    ?—1348元朝大臣。又译乃马台。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五世孙,嗣国王忽速忽尔之子。成宗大德五年(1301),讨叛王海都、笃哇,以功授宣徽院使。仁宗延祐七年(1320),迁岭北行省右丞。英宗至治二

  • 屋托钦

    萨满教巫者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对仅为人祈祷“治病”者的称呼。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但为数不多。不分年龄、性别皆可充当,多是天花、麻疹患者病愈后为之。据说其能请到的神只几种,专治别

  • 土观宗派源流

    书名。全书直译为《善说一切宗教源流及教义晶镜史》,意译统称《宗教流派境史》。因此书※土观·罗桑却吉尼玛(1737—1802)所著,故书名又多称《土观宗派源流》。成书于明嘉庆六年(1801)。作者系青海

  • 碎叶城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王方翼传》。玄奘《大唐西域记》作素叶水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素叶城。因城北有碎叶水(今楚河)得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西南8公里处之阿克-贝西姆。公元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