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元爽
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弥射子,※阿史那元庆弟。显庆二年(657),随父出南道,与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联军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贺鲁兵败奔石国,受命与萧嗣业率兵穷追,虏贺鲁归。以后事迹不详。
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弥射子,※阿史那元庆弟。显庆二年(657),随父出南道,与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联军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贺鲁兵败奔石国,受命与萧嗣业率兵穷追,虏贺鲁归。以后事迹不详。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康县西北平洛镇。东汉废。
即贺正旦。农历正月初一古时曰正旦,封建王朝于是日有朝贺“天子”之仪,百僚毕会,诸侯、属国或周边少数民族的首领亦亲自或派专使来朝,献方物,史书多有记载。《册府元龟·朝贡》:开元十二年“二月,渤海靺鞨遣其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闰六月,布拉呢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自※“霍斯库鲁克之战”溃败后,于七月初西遁阿尔楚尔岭(一称阿喇楚勒、阿勒楚勒,今帕米尔阿里丘尔
傣语音译,意为“懒谷”。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一些傣族封建领主对怠工农奴采取的一种剥削手段。农奴对无偿为各级领主代耕极端反感,不仅耕作粗放,甚至把秧苗折断插入田里,产量往往很低。领主针对这种情况,以农奴份
壮语音译,意为“山里的首领”。壮族民间史诗与传说故事。长短不一,一般为11章。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巴马、东兰、凤山、天峨、南丹、河池、都安、马山和右江流域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地。描述远古时代的
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将领。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国君※慕容儁子,※慕容暐兄。封乐安王。光寿二年(358),讨叛燕降前秦之李历于濮,降其众,迫历奔荥阳。建熙八年(367),太宰慕容恪
即“夷俗记”(760页)。
南朝齐史书。纪传体。原名《齐书》,宋代始称《南齐书》,以便与李百药之《北齐书》相区别。南朝齐梁之际萧子显(489—537)撰。原书60卷,现在59卷,包括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子显字景阳,南
即“越喜部”(2191页)。
旧时萨满教神祗之一。达斡尔语音译,意为“狐仙爷”。“肯”,亦作“汗”或“坎”。流行于达斡尔族地区。传说其为狐狸、黄鼠狼变成的精灵,出现于清末,因修道年短,不能进入官衙。作祟能使人生病或神经错乱,故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