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阐化王

阐化王

明朝授予西藏帕木竹巴地方政教首领的封号。洪武(1368—1398)初,遣使招谕卫藏,令举元故官赴京授职。帕木竹巴地方元故灌顶国师章阳沙加监藏“为番推服”,明廷准其一仍旧职,并赐玉印、彩币。六年(1373),章阳沙加监藏遣属下首领锁南藏卜入朝,贡佛像、佛书、舍利。卒后,明廷授其徒锁南扎思巴噫监藏卜为灌顶国师。二十一年(1388),上表称病,举弟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即扎巴坚参,1374—1432)代职,获允。二十七年(1394),吉刺思巴监藏巴藏卜遣使入朝,献甲胄、罽缨等方物。永乐四年(1406)二月,复遣使入贡。三月,永乐帝遣使入藏,封其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螭纽玉印(原件今存)、诰命,白金500两,绮衣3袭,锦帛50疋,巴茶200斤,彩绢100疋。五年、十二年(1414),与※护教王、※赞善王、※阐教王、必力工瓦国师及必里、朵甘、陇答诸卫、川藏等地政教首领,受朝命率百姓复置驿站,以通往来。自是,西藏至内地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无虞寇盗。永乐帝为嘉其诚,先后遣中官杨三保、戴兴赏赉其王佛像、法器、袈裟、禅衣及绒绵、彩币等,宣德二年(1427),明廷复命中官侯显往赐绒绵、彩币。正统五年(1440),吉刺思巴监藏巴藏卜卒,自后承袭阐化王封号者有吉刺思巴永耐监藏巴藏卜、桑儿结坚昝巴藏卜、公葛列思巴中奈领占坚参巴儿藏卜、班阿吉江东扎巴、阿往扎失扎巴坚藏参、札释藏卜等。万历(1573—1620)间,对原阐化王封号加称“乌斯藏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其后,终明之世奉贡不绝。

猜你喜欢

  • 博勒呼济农

    见“伯颜猛可”(1092页)。

  • 贡龙

    亦称“古姆朗”。景颇语音译,意为“推翻旧制度”。19世纪云南一些景颇族人民推翻山官制度、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的斗争。故有称“贡龙革命”。19世纪,随着景颇族地区的一些山官逐渐向封建领主转变,对辖区百姓的

  • 四川规范彝文

    我国四川彝族使用的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是在传统彝文的基础上,以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根据笔画不多、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字形美观的原则,选用传统彝文中819个字,分别表示标准

  • 东京路

    金代地方行政建置。金初置,治所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下辖府1:辽阳;节镇州1:盖州;刺史州4:澄、沈、贵德、复;县17;镇5。辽阳府下辖辽阳、鹤野、宜丰、石城4县及长宜镇。澄州辖有临溟、析木2

  • 赤嵌城

    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在台湾构筑的侵略据点。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者被明朝军队逐出澎湖后,转移侵占台湾岛西南沿海地区,为立足台湾,先在安平的一鲲身构筑热兰遮堡。翌年,荷兰侵台新任长官宋克为在台湾

  • 华林太

    1907—1968蒙古族。汉名韩成义。内蒙古察哈尔镶蓝旗人。1926年在张家口冯玉祥西北军官学校学习。1929年任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保安队教官。1934年在德王自治政府保安队任排长。1936年在伪蒙古军

  • 马时芳

    1761—1837清代思想家、教育家。字诚方,号平泉。河南禹州人。回族。明大臣马文升后裔。曾任封邱县、巩县教谕。其学说师承陆象山、王阳明,又颇有黄老之风。主张政治要向权略智数方面发展,处世要注意祸福、

  • 亦罕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罕河卫。永乐四年(1406)置,在伊罕河流域。《满洲源流考》说该河在吉林城东北25里,源出纳穆窝集(今吉林省吉林市老爷岭)流入混同江(今松花江)。

  • 竹占

    旧时台湾高山族的阿美人和卑南人流行的一种占卜方法。阿美人和卑南人地区过去如逢家人染疾或连续死亡,必须请巫师来行竹占,由巫师先砍伐约2尺长的一根竹枝,念咒后将其从中腰折断,然后根据裂断处竹丝的形状判断疾

  • 卖暑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又称“除暑气”。流行于现在吉林省延边等地区。此俗现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夏历正月十五,早起如遇他人,要突然呼喊其名,对方如答应,要立即说:“买吾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