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闲散

闲散

清代旗籍中无职位无职业者之称。清入关前后,八旗内成丁者多有兵差之役。随着人丁繁衍,兵差各有定额限制,于是闲散之称突出。未被考中※披甲者,称※余丁。历年没有机会参加挑甲考试者,称※幼丁。东北幼丁于满语内称之※西丹,国有大役即以役之,称为西丹兵,平时则称闲散西丹。余丁与西丹等,即构成众多闲散的主要来源,也成为满洲统治者筹措八旗生计的重要对象。官兵被革退,老人、残疾者于《丁册》内开除,称之八旗废员、废丁,皆谓闲散。身居爵位有俸而无实职者,不掌图记(印信名)的佐领,各随本旗公署行走,供其使令,皆称闲散世职。闲居、候补的官员与大臣,称为闲散官与闲散大臣。宗室子弟被列于封爵等外者,称※闲散宗室。游牧蒙古各旗王公中,身肩旗职者,或称“札萨克·辅国公某”;不授旗任者,或称“闲散·多罗郡王某”。维吾尔族诸王公中,如吐鲁番旗,称“札萨克·多罗郡王额敏和卓”(约康熙后期—1777);该和卓第三子,初封爵位时并未授之职,称“闲散·一等台吉鄂罗木咱卜”。闲散,身分地位高下悬殊;八旗内长期失业者,其生活之艰难在一般旗人之上。

猜你喜欢

  • 吉噶苏台

    内蒙古地名。一作吉尔曼台,均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有鱼”。据蒙文《俺答汗传》载,第三世达赖喇嘛于万历十六年(1588)应察哈尔部及明朝之请,离土默特部前去传教,途经喀喇沁部时,在此圆寂。喀喇沁部的主要居

  • 阿玉什

    ?—170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济雅克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众附清。三十年(1691),赴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会盟,授札

  • 堪钦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品级名。相当于从三品。凡因事去职的大僧官,如总堪布和主管※达赖喇嘛起居、钦食、佛事的森本、索本、却本等堪布多授此地位,只能任闲散职,不直接干预政务,故品级虽高于※堪穷,实

  • 乌撒军民府土知府

    明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乌撒路军民总管储,参用土官。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征南将军傅友德率军抵曲靖,都督胡海洋部抵永宁,故元右丞女土官实卜集兵于赤水河抗拒,战败降附。十六年,其地

  • 牛头税

    金猛安谋克部女真户所纳赋税名。亦称“牛具税”。仅在女真族中实行。汉人和契丹人中无此税。即从牛头地所征的地税。女真族在建立金朝前土地公有,并无赋税。建国后,根据女真族聚族而居的实际情况,在猛安谋克的正户

  • 迭烈

    见“敌烈部”(1882页)。

  • 诸蕃志

    南宋地理名著。赵汝适撰。作者曾领福建提举市舶司,对海外情况十分熟悉。录其采访所得,于宝庆元年(1225)成书。书作上下两卷。上卷为国志,收录交趾、占城、宾瞳龙、真腊、登流眉、蒲甘、三佛齐、单马令、凌牙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旗

    兼管右翼左旗。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有博格尔诺尔。东至哈喇陀罗海接辉特旗界,西至杭噶图接本部右翼前旗界,南至巴善接赛音诺颜部左翼右旗界,北至乌哈尔和硕接本部中右翼末旗界。有佐领3。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

  • 耶律朗

    ?—951辽代初期将领。字欧新。契丹族。为季父房※耶律罨古只孙。史载其性轻佻。以力壮,人称“虎斯”(契丹语“大力”),遇战倍勇,攻必求克。太宗天显年间入仕。会同九年(946),在南下灭后晋战中,奉命驻

  • 宣抚司计议

    官名。元代置,为宣抚使属员。参见“宣抚使”(17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