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锡伯文

锡伯文

我国锡伯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朝政府抽调东北锡伯族官兵去新疆屯垦戍边,连同家眷3千余人。经过200多年的时间,锡伯族使用的满语、满文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因此锡伯族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于1947年在伊宁市成立了“锡伯索伦文化总协会”(简称“锡索协会”),在该会的指导下,对锡伯族在历史上沿用的满文字母的形体做了一些改动,使与满文有了区别。从此,锡伯语、锡伯文的名称也被社会所公认。锡伯文在字母结构、数目、拼写规则以及书写方法等都同满文一样,不同之处主要有:满文辅音字母f与元音a、e相拼时是一种形体,与元音i、o、u相拼时是另外一种形体,而锡伯文f只有一种形体。满文辅音字母zh出现在词首的形体同出现在音节首的形体不同。锡伯文只用满文zh出现在词首的那种形体。满文出现在词中音节末的k [qh]的形体是两个牙儿,左边带两个点儿。锡伯文只有一个牙儿,左边带两个点儿。满文位于词中音节末的k [kh]在形体上有区别,锡伯文没有区别。满文有音节wa、 we,而没有wi、 wo、 wu,后者三个音节在锡伯语中“有音无字”,所以改动后的锡伯文增加了这三个音节。此外,根据口语的习惯,在词的拼写形式上有的增加了字母,有的减少了字母,有的变化了字母。另外,满文只使用两种标点符号,v相当于逗号,相当于句号,而锡伯文则使用汉语的标点符号。解放后,锡伯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锡伯文是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法定文字,出版了锡伯文《察布查尔报》。在锡伯族小学里普遍开设锡伯文课,县教育局在进行锡伯文扫盲时,利用各种机会办好锡伯文补习班以及各种形式的学习锡伯文的夜校,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 理塘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藏名“绛钦却科林”,意为“大慈法轮寺”。地在甘孜州理塘县。明万历八年(1580),由三世达赖锁南嘉措创建。寺院雄伟,有殿堂400余座,内藏文物甚多,著名的丽江理塘版大藏经及

  • 哈拜都拉·斡里汗

    见“爱毕勒达”(1899页)。

  • 监母

    契丹语,《辽史·国语解》称:“监母,遗留也。”曾作: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景宗※彰愍宫契丹语称“监母斡鲁朵” ②宫卫或部族下所置※石烈(相当于“县”,

  • 苗疆闻见录

    书名。清代徐家干撰。1卷。光绪四年(1878)成书。主要记载贵州东南部地理、苗民习俗、语言、生产以及咸丰、同治年间张秀眉率领苗民起义之情况等。是研究苗族及苗族史之重要参考资料。有《黔南丛书》本、上海古

  • 协卜拜

    见“噶伦”(2498页)。

  • 牒得直

    见“牒得只”(2369页)。

  • 王纪剌

    即“弘吉剌”(644页)。

  • 南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指原南宋境内的汉族以及其他各族人,即元朝江浙、江西、湖广3行省和河南江北行省襄、郢、两准等地的居民。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居民大体按征服先

  • 道洛

    鄂温克语音译。交际语。流行于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旗的鄂温克人地区,客人到家后,首先拜神,再和主人握手说“道洛”。主人把垫子放在哪里,客人就坐在哪里,然后互相敬烟。

  • 叱干部

    即“薛干部”(25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