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重建库克和屯碑

重建库克和屯碑

呼和浩特清代石碑。原置固山衙门(为当时旗署,现为乌兰察布盟公署驻呼和浩特办事处),今下落不明,故其建立具体年代不详,仅满文碑文记录在1893年俄国旅行家波兹德涅耶夫的《蒙古及蒙古人》一书中。明末,俺答汗所建的※库库河屯(归化城)先后遭到察哈尔部林丹汗和后金军队的摧残,大部夷平,仅剩几处寺宇。清初,因陋就简,修复了“周围二里”的小城。碑文记述此后两次对库库河屯的重建及其命名:康熙三十年(1691),土默特左右两翼及六召喇嘛、台吉等请求加修外城,得到清廷批准。完工后,将南城门称为“归化门”,东城门称为“承恩门”,西城门称为“柔远门”,北门称为“建武门”,城中鼓楼称为“威固门”。乾隆五年(1740),经朝廷准许,又对城垣进行了修葺。六十年(1795),由乾隆帝将库库河屯改为库克和屯。该碑是研究呼和浩特建城史的重要文物和依据之一。

猜你喜欢

  • 蒙藏学校

    见“北平蒙藏学校”(536页)。

  • 拔都鲁军

    蒙古国和元代由忠勇之士组成的军队。又称“拔突军”、“霸都鲁军”。“拔都鲁”蒙古语,《元史·兵志二》:“忠勇之士,曰霸都鲁”。《黑鞑事略》:“八都鲁军,犹汉之死士”,即担任摧坚攻垒之敢死军。定宗贵由二年

  • 主巴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源自帕竹噶举派,为其分支之一。帕木竹巴弟子之一林热巴·白玛多吉开创,历经数传,至藏巴嘉热·意希多吉(1161—1211)时,将此派发展成为主巴噶举派。后该派门徒又分别创立上主巴噶举和

  • 咒羊

    西夏党项族出兵前卜法一种。夜间对羊焚香祷祝,再烧谷火散布于僻静处,次日清晨杀羊,剖视肠胃,若畅通则出兵无阻;羊心有血,则不吉。

  • 敦多克达什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 吐六于

    见“叱六于”(543页)。

  • 阿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阿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设,《满洲源流考》作阿鲁卫,并说清代有阿鲁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处。

  • 南越志

    古方志名。南朝(宋)沈怀远撰。共8卷。原书已佚。《说郛》、《汉唐地理书钞》等均有辑录。记载上至三代下至东晋岭南地区的异物、建置沿革、古迹、趣闻等,内容广泛,向受推崇,对研究岭南越民族社会历史提供颇为珍

  • 合款

    见“门款”(135页)。

  • 聂古伯

    见“捏古伯”(18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