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满江
见“图们江”(1435页)。
见“图们江”(1435页)。
山名。又作旄牛山、髦牛山。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西昌市与雅砻江中游之间。古代居住于此山周围的一些部族,如髦牛种、越羌、旄牛夷等,就是以其命名。
明代西藏地方后藏王。藏族。原为仁蚌巴家族的家臣。嘉靖四十四年(1565),激起属民起义,推翻仁蚌巴阿旺吉扎在仁蚌宗的统治。掌权后将首府迁至日喀则,自称后藏王,并与藏传佛教止贡派联合,与格鲁派为敌。万历
即“质孙宴”(1467页)。
即“朝野佥载”(2175页)。
见“邵固”(1261页)。
见“嘉木样谢贝多吉”(2432页)。
见“恩萨·罗桑顿珠”(1871页)。
即“蒙古纲”(2326页)。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一作把利氏。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甘肃夏河西南洮河北岸之薄拉地方。
南北朝时期柔然国相和学者。西域人。约南朝宋代(420—479)后期在柔然任事。柔然前期,国政疏简,不识文书,刻木记事。自五世纪初社仑建立柔然汗国以后,不断与北魏、南朝及西域交往,学习各族文化,渐知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