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里本
见“萧酬斡”(1999页)。
见“萧酬斡”(1999页)。
指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活佛驻锡的拉萨四大寺院。即功德林(济咙活佛驻场)、丹吉林(第穆活佛驻场),策墨林(策墨林活佛驻场)、锡德林(一说为策觉林,热振活佛驻场)。清册封此四寺之大活佛为“
见“霍尔三十九族”(2549页)。
即“纳喇特岭”(1273页)。
?—1548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长孙。嘉靖九年(1530),祖花当卒,父革列孛罗早死,叔把儿孙谋夺嫡袭职未遂,亦死,于翌年袭祖职都督。时人称
书名。刘献廷撰。5卷。该书述清初史事多有考证,所记八旗制度以八旗兵饷为最详。有《畿辅丛书》、《功顺堂丛书》等本,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汪北平、夏志和点校本。对研究满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又名灰扒、回霸、回拔。因分布于辉发江,故名。始祖星古里(力)。原居黑龙江尼马察部(前苏联境内双城子附近),后迁渣鲁(扎奴站),进入呼兰河流域,改姓纳喇氏。明廷封为肥河、呕
?—1863太平天国将领。亦作谭绍洸。广西象州县大樟山婆村人。壮族。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悍勇善战,有胆有识,深受忠王李秀成器重。十年(1860),天京(今南京)受清江南
蒙古族传统婚俗。出自《蒙古秘史》,《元史·太祖纪》作“饮布浑察儿”。“不兀勒札儿”或“布浑察儿”为蒙古语音译,意为“羊的喉颈”。加动词“食”或“饮”即为“吃羊喉颈肉”。因羊喉颈的筋骨肉坚韧、耐嚼,且不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一种。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舞者均为妇女,内容是表现妇女采集、摘豆角、担水、挤奶等劳动生活场面。舞姿优美,刻画细腻。
见“昆都伦乌巴什”(1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