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音译“阿尔巴齐”意为“当差人”。“宰桑”为汉语“宰相”之音译。阿尔巴齐宰桑是准噶尔承办鄂拓克、昂吉贡赋和差役的官员,定员4名。下领阿尔巴齐约百员,随其赴各处催差。
1907—1931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字绍成。河南桐柏县人。回族。曾考入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入广州黄埔学校学习,1926年为中共党组织派到河南联合红枪会
清海南治黎机构。光绪十三年(1887),广西提督冯子材奉命镇压海南临高、儋州等地黎汉农民起义后,在岭门、南丰、悯安等各地分置。局长均委任汉族地方官吏充任,局之下设黎团总长,可由当地汉族或黎族封建地主担
春秋时期白狄与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春秋初期,白狄分布于今陕北和晋西北一带,与秦、晋及赤狄为邻。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景公灭赤狄潞氏。翌年,又灭赤狄甲氏、留吁、铎辰等部,白狄遂与晋国直接接触。在秦
?—451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
见“噶勒丹多尔济”(2504页)。
汉代在氐族聚居区所置诸县的总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主蛮夷曰道”。即:武都道、氐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阴平道、刚氐道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七年(1409)四月,奴儿干地方蒙古首领忽剌冬奴等65人来朝,于其地置卫,与乞勒尼卫、敷答河千户所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富勒坚卫,并说清代有富勒坚城,在宁古塔(今
862—902唐末晋王李克用部将。本姓张,名污落。回鹘人。张君政子。唐大中(847—860)初,其父随怀化郡李思忠内附,遂家居云中合罗川。少善骑射,晓四夷语,通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李国昌亲信。后从
即“巴儿忽”(4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