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夜餐
壮族婚俗。为女方家庭教育新娘的活动。流行于广西凌云、田林、百色等地。婚礼前夕,新娘梳妆打扮后,端坐正堂,由家中女长辈及年轻姑娘陪坐。新娘先接受父母端给的一碗饭,饭里藏着金银首饰,由新娘吃饭时自取。再由女长辈唱“晚餐歌”,父母唱“嫁女谣”,内容都是教育新娘出阁之后要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顺公婆、夫妻相爱等语。歌谣格式也是采取“勒脚歌”和“勒脚欢”的形式。父母唱完后共进晚餐,新娘在席上边吃边听父母及长辈们讲述在婚礼中及出嫁后各种场合应该注意的事项。
壮族婚俗。为女方家庭教育新娘的活动。流行于广西凌云、田林、百色等地。婚礼前夕,新娘梳妆打扮后,端坐正堂,由家中女长辈及年轻姑娘陪坐。新娘先接受父母端给的一碗饭,饭里藏着金银首饰,由新娘吃饭时自取。再由女长辈唱“晚餐歌”,父母唱“嫁女谣”,内容都是教育新娘出阁之后要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顺公婆、夫妻相爱等语。歌谣格式也是采取“勒脚歌”和“勒脚欢”的形式。父母唱完后共进晚餐,新娘在席上边吃边听父母及长辈们讲述在婚礼中及出嫁后各种场合应该注意的事项。
见“阿都优洛波哇抹阶凯族”。
参见“一齐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2页)。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为※克烈分部之一。又译斡栾董合亦惕、董哀。在克烈部中人数众多,作战勇敢,常充当先锋。宋嘉泰二年(1202),参与对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作战,在卯温都儿山等决战中,为蒙古兀鲁兀部
1392—1449中亚帖木儿汗国苏丹,天文学家、数学家、诗人。先世蒙古巴鲁剌思人。※沙哈鲁长子。1409年受封于撒马尔罕。自幼聪颖,博学多识,尤精于天文学。1428年左右,于撒马尔罕建造一座大型天文台
1385—1438即一世班禅。简称克主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出生于后藏拉堆多雄(今西藏昂仁境内)。贵族贡噶扎西之子。幼年拜凯珠僧格吉村为师,受沙弥戒,取法名克主杰·格雷贝桑。后赴昂仁、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札萨克和硕布延图亲王※策伯克多尔济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父去世,因年幼未袭爵。四十六年(1781)授公品级一等台吉。札萨克亲王爵由其叔父奇哩布袭。四十九年(1784
见“华严忏仪”(818页)。
明代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工诗,诗作风格清新。著有《早间堂诗文》问世。
18世纪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和田人。自幼好学,曾取道莎车到喀什噶尔(今喀什)读书。作品有《格则勒》等。主要以爱情为题材,也写过不少劝人忠诚向善、争取和平的著作。其诗歌抒情、优美,语言通俗、明快,富有人民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