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芒山之战

芒山之战

又作邙山之战。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的一次战役。※芒山,又作邙山,在今河南永成县东北,其南8里为砀山,形势险要。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543)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慎(字仲密)据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降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率大军接应之,并以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驱,至洛阳,遣大将于谨攻拔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三月进围河桥南城。东魏丞相高欢也于三月间亲领10万大军赶到黄河北岸。宇文泰退屯瀍上(瀍水源于今河南洛阳西北,东南流经洛阳市东入洛水),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东魏斛律金遣行台郎中张亮以小艇百余载长锁,伺火船将至,以钉钉之,引锁向岸,桥遂获全,使大军得以渡河,据芒山为阵。宇文泰向芒山推进,两军会战于芒山,东魏军大胜,俘斩西魏督将以下3万余人。次日,两军再战,西魏中军、右军联合击败东魏军,但西魏左军赵贵等五将战败。东魏军复振,宇文泰与战失利,只得引兵入关。此役,史称“芒山之战”。

猜你喜欢

  • 水手营

    东北水师旗营的最早称谓。清初,沙俄不断寇边,兄弟民族屡遭其殃。顺治十五年(1658)初造战船,后造粮船,先后设船厂、水营于乌喇(今吉林市)。康熙十三年(1674),将营船移于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

  • 章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章匝族、占咂族。史载其地居塞外,西接下隆卜,东邻革咂族,当在今青海玉树境。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属西宁卫。永乐十七年(1419),派人入朝贡马,获赐钞、币。洪熙元年(1

  • 肃州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地区的一部。见“河西回鹘”(1507页)。

  • 周摇

    519—602北周、隋将领。字世安。河南洛阳人。鲜卑普氏(后改周氏),先世为拓跋宗室十姓之一,北魏北平王右六肱孙,南荆州总管周恕延子。少赐毅,有武艺。西魏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557年,周闵帝即位,赐

  • 处罗可汗

    ①(?—620)唐代东突厥可汗。又称叱罗可汗。阿史那氏。※始毕可汗之弟。原任俟利弗设,又作乙力设。武德二年(619),兄死,嗣立,依俗复纳隋义成公主为妻。以先人失国,赖隋以存,不忘隋恩,于三年二月,迎

  • 贞观政要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政书。原书唐吴兢撰,10卷。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共27面。页面22.5×14.5厘米,面8行,行间有竖格线,行15字,版口有书名和页码。存第四、第五卷的各一部分。1909年发现

  • 成汉景皇帝

    见“李特”(1021页)。

  • 骆驼泉

    有关撒拉族起源的民间传说。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为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主要内容为:相传撒拉族始祖尕勒莽和阿合莽率族人自中亚撒马尔罕一带,东迁至青海循化境内。一天傍晚,当正要扎营休息时,忽然发现走失了骆驼

  • 埃勒达

    达斡尔语音译。“埃勒”,意为“村”、“屯”;“达”意为“长”、“头目”。即村长或屯长。

  • 卜忽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