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哈出

纳哈出

?—1388

元末明初蒙古大臣。札剌儿氏。蒙元开国功臣※木华黎后裔。元末为太平路(治今安徽当涂县)万户,官至太尉。至正十五年(1355),在江南太平之役中兵败被红巾军所俘。同年,被朱元璋释归蒙古。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元亡,据金山(在今吉林双辽县东北),拥众20万余,任北元丞相,与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相呼应,抗击明军北上。屡拒明太祖招降,数率兵攻入辽东,后为明将叶旺等击败。北元天元九年(明洪武二十年,1387),遭明将冯胜、傅友德、蓝玉等所率20万军征讨,被迫归降明军,被明太祖封为海西侯,北元则失去左翼支柱。次年,奉旨随傅友德远征云南,途中饮酒过度,发疾卒于武昌。诏令归葬于京师(今南京)南门外。

猜你喜欢

  • 熊神

    萨满神灵之一。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信奉,为“玛鲁”神袋内装的12种神灵之一。偶像为一公一母两张幼熊皮。民间认为供祭它能保护驯鹿安全,免遭狼害。

  • 宇文神举

    532—579北周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族子。高祖普陵(一作晋陵)、曾祖求男、祖金殿、父显和,皆世代仕魏并显达。神举幼孤,及长,仪貌魁梧,志略英赡。宇文毓(557—560年在位)

  • 拜都拉大寺

    伊犁清真寺名。又称买德里斯寺。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同治四年(1865)扩修。旧有房院1处34间,能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和宗教法庭。此外尚有铺面30间,房屋31间,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

  •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流行于云南德宏、保山等地。为部分傣族、布朗族、德昂族所信奉。其特征是可杀牲和饲养鸡、猪。僧侣分为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都统长老)、沙密(沙门统长老)、僧伽罗阁(僧主长

  • 客列木臣

    即“客儿木真”(1752页)。

  • 朝鲜语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因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不少学者主张将其归入阿尔泰语系。国内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吉林其它地区及黑龙江、辽宁等地也有分布,使用人口近200万(1990

  • 拔鲁罕

    见“博罗欢”(2151页)。

  • 陈述

    1911—1992中国现代契丹女真史专家。河北省乐亭县人,字玉书。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工作,专攻辽金史。1939年任研究员。1940年被借聘到内

  • 新城州都督府

    唐置政区名。总章元年(668)唐亡高丽国后,分其地置9都督府,其为9都督府之一。治所在新城(即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

  • 于阗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于寘、瞿萨旦那、屈旦,屈丹等。王治西城(今新疆和田)。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300,口19300,兵24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译长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