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穹庐

穹庐

中国历代典籍对游牧民族毡帐的统称。又称穷庐、穹闾、毡房、毳帐、百子帐、帐幕、蒙古包等。是各族游牧民饮食起居、会客、从事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等的重要场所。有关匈奴、乌孙、鲜卑、柔然、突厥、回纥等帐幕结构情况,因史载不详,目前尚不太清楚。至于蒙古族,则史不绝于书。窥其形制,略如圆锥体。有大、有小。一般高1丈3尺左右,下部高4—5尺,顶高6—8尺。内壁以杞柳条编成菱形网眼,俗称“哈那”。普通帐幕由4扇“哈那”组成,较大者达12扇。包座直径7—8尺至17—18尺,外围以毡。顶以木棍支撑,呈伞形。顶端留有一圆窗,供出炊烟透光用,可启闭,上多雕刻花纹。门高约3.5—4尺,宽约2—2.5尺。门设绳枢薄木板一扇,外悬毡帘。或仅悬毡帘,天热时即卷起。包壁之毡,亦可上卷,使通空气。帐内铺毡,供坐卧。门向东偏南。汗、王所居及聚会之帐,大的可容数百人、千人、甚至数千人。包架可随时拆卸折叠搬运。也有搭支于车上不常拆卸的,构造与一般帐幕大致相同,只是结构更坚固,帐柱与其它木梁连结处,多钉以金钉,帐壁至帐顶俱覆以织锦,多为贵族、皇室或汗本人的营帐。13世纪时,法国人鲁不鲁乞东来时,在钦察草原就曾目睹以22头牛拉的车上载行的蒙古大帐幕。帐内摆设,通常都有一定次序,中央置炉灶(古代多为三脚铁火架,近代多以土石砌成),供炊爨。右边为家庭主要成员卧地,左边为次要成员卧地,并杂放畜牧用具及皮囊等物。古代蒙古人因信仰萨满教,男女主人座位上方,还各挂有一个毡制偶像,称为男女主人兄弟;在两偶像之上,别供一小偶像,为帐幕保护神。在入口处东、西两侧,分别供一毡制母牛和母马乳房偶像。喇嘛教传入后,在帐内西侧置有佛龛供佛像。像前置乳肉及祭品。普通游牧民,都有一顶或二顶帐幕。每帐幕通常只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叔伯、兄弟则另帐居住。妻妾众多的家庭,每个妻子也各拥有一帐。正妻居西帐,余依次排列。别有小帐,设于大帐外面,供奴仆居住。柯尔克孜族帐幕造型、结构与蒙古族毡帐大体相似,只是顶较尖,略高,外表似塔形。一般帐幕栅栏为4—5节,大的为8—10节。哈萨克族帐幕顶部多呈弧形,四壁支杆多为穹窿状,墙篱外多加围以芨芨草编成的草帘;靠近门外的草帘有时还配上红、黄、绿、白、黑等颜色,使之更加美观,门多为双扇木板门,上刻花纹,或绘各种花卉图案。室内挂有壁毯。因其构造简单,拆卸方便,居住舒适,冬暖夏凉,千百年来一直为各族广大牧民所喜爱。现代,仍有不少民族在夏牧场中使用。

猜你喜欢

  • 上溪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置,以张义保为知州。清顺治四年(1647),知州张汉卿归附后,因明制,仍授原职。雍正五年(1727),以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州张汉儒被迫纳土,辖地被并入

  • 野乜克力

    见“乜克力”(44页)。

  • 布颜代

    1585—1645清初将领。科尔沁兀鲁特部人。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初为兀鲁特部首领,天命七年(1622),率众自西拉塔喇归附后金。尚公主为额驸,授二等参将,隶满洲镶红旗。十一年(1626),率蒙古兵

  • 堪钦多吉强·更登嘉措

    1679—1765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青海玉树。康熙二十七年(1688),迎至隆务寺坐床。从额珠喇嘛受戒,入经院勤学。四十二年(1703),往北方朝拜拉摩德庆寺、曲藏寺、佑宁寺,巡回辩论。

  • 阿卡

    ①水族地方治安联防组织。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时贵州三都县九阡及榕江县水尾等地水族29村寨,为保障地方安全,由寨老们协商建此组织以实行联防。制定“议公白告”之12条规定,刻石立碑以为凭证。碑中

  • 於除鞬单于

    ?—93东汉时北匈奴单于。※北单于之弟。原任北匈奴右谷蠡王。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其兄北单于(史失其名)被汉将耿夔败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逃遁不知所终,遂自立为单于。率部众驻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

  • 承天寺塔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南的承天寺内。寺始建于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1050),福圣承道三年(1055)建成。该寺系毅宗李谅祚为母没藏太后建,贮宋朝所赐大藏经,延请回鹘僧人登座演经,太后与

  • 四夷馆考

    书名。明王宗载撰。2卷。成于万历八年(1580)。是书有向达在法国巴黎访得东方语学所藏《四夷馆考》抄本,罗振玉将其收入《东方学会丛书初集》。内容包括四夷馆所译诸夷(即少数民族)建置、沿革、山川、险易、

  • 卡西双火圈

    傣语音译,“卡”意为“奴隶”或“有隶属关系的人”、“西双”即“十二”,“火圈”,为地域划分单位,一般包括几个或十几个自然村。系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附近一些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和经济剥削的组织。解放前傣族封建

  • 花当

    ?—1530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一作和通。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阿儿乞蛮曾孙,打卜忽子,弘治十八年(1505),达延汗东进,朵颜卫被残,父不久去世。正德二年(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