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盛京

盛京

①地名。清留都。今辽宁沈阳市。本为辽、金沈州之地,因城在沈水(今称浑河)北,元代已有沈阳之称。元沈阳路治、明沈阳中卫城,设此。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城,十年(1625),以其地“形胜”,便于西征明,北征蒙古,南用兵朝鲜,又有山水之利,便于取材治宫室,宜渔猎,遂将后金王城由辽阳东京城迁此。迁前,曾与王公大臣议,诸大臣谏迁,他解释说:“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月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於浑河、苏克苏浒河(今曰苏子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多兽,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欲迁,汝等何不从?”皇太极复对旧城进行改建,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完成,时仍称沈阳。拓大后的城周长9里322号,墙高3丈5尺,厚1丈8尺,女墙7尺5寸;门由4个增至8个,均上设门楼;又建角楼4;城壕加宽至14丈5尺;改十字街为井字街。皇太极为改后金为大清和称帝作准备,于八年,禁用沈阳名,改用是称。顺治元年(1644),清廷迁都北京,袭前代之制,以其为留都(陪都)。十四年,设奉天府于盛京城内,因曰奉天。康熙三年(1664),又置承德县为奉天府首县,故亦称承德。十九年,于城外增筑关墙(缭墙),周32华里余,高7尺5寸。关墙与城墙中间地曰关厢。城于康、乾两朝多次重修。1957年按沈阳市城市建设规划,旧城拆除。今沈阳市东天柱山下有努尔哈赤和其后妃墓,史称福陵,今曰东陵;北郊隆业山有皇太极及其后妃墓,史称昭陵,今曰北陵。 ②清政区名,※“盛京统部”的简称。

猜你喜欢

  • 箕子朝鲜

    见“箕子东封朝鲜”(2453页)。

  • 幼子继承制

    由最年幼之子继承父亲名位和财产的制度。通行于父系氏族前期。当时,实行对偶婚,夫妻关系在年青时尚不稳定,双方各有情人,丈夫只是妻子的主夫。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关系的日趋牢固,所生子女方能确定为丈夫的可靠血统

  • 添元

    明代瓦剌领主也先年号。1453—1454年,凡2年。

  • 嘎山

    满语音译,又作噶珊,汉语意为“村屯”。清代东北满族等聚居地区的基层行政单位。例以城区称“坊”,近城地带曰“厢”,厢以外曰“乡”。乡居的各村庄、村落,即“嘎山”。后金天聪(1627—1635)间,以“屯

  • 三角算法

    蒙文书名。作者佚名。1册。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成书。以明代《西洋新法历书》、《崇祯历书》改编而成。书中有三角函数的割圆八线表,这是有度有分的五位小数三角数表。

  • 姑姑

    见“固姑冠”(1431页)。

  • 贞祐通宝

    见“交钞”(875页)。

  • 避暑山庄

    清朝皇帝行宫。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官。原为清帝避暑行宫和从事各种政务之所。座落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动工兴建,四十七年初步建成。据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序”载。初建是因蒙古

  • 苏密尔岱青

    见“松木儿台吉①”(1297页)。

  • 李怀光

    729—785唐朝将领。靺鞨人。本姓茹,父茹常迁居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赐姓李。以壮勇、敢诛杀著称。唐肃宗上元(760—762)中,因功升开府仪同三司、朔方军都虞侯。代宗大历六年(771),兼御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