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史

白史

①蒙古史书。全名《崇高至上转轮圣王十善福白史》,汉译名作《杂噶拉斡尔第汗所编之经卷源流》(杂噶拉斡尔第汗指忽必烈汗)。明代蒙古※切尽黄台吉据忽必烈时代之《白史》及畏兀儿人必兰纳识里卫征国师旧作,加以校勘并续补明代蒙古史事,撰成。成书年代不详。主要记述元代史迹,特别是记叙佛教教规;所续补的明代蒙古史事,亦多详于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蒙古的传播。为萨囊彻辰撰写《蒙古源流》所依据的基本史料之一。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有留金锁整理注释的蒙文本,名《十善福白史》。 ②藏文书名。全称《西藏执政王系白史》。成书于1946年。初为手抄本,1947年于拉萨刻版传世。作者多麦巴根赖群培(1903—1951年),是近代史上著名藏族学者。生于今青海热不贡秀明谢村。幼年被确认为亚麻扎西齐寺活佛。1917年赴地杂寺、拉卜楞寺学因明。1929年去拉萨哲蚌寺果艺扎仓鲁本康村从喜饶嘉措大师学经7年。1934年受印度班智热乎拉(又译罗睺罗)法师之聘,赴印度的瓦拉纳斯及斯里兰卡的梵文大学学习梵文。1938年返藏,赴后藏夏鲁寺,萨迦寺考查经典。同年又返回印度。1945年返藏前曾应侨居印度的俄国人列里赫之请,协助用英文翻译藏文《青史》(1946年出版)。作者精通梵文、印地文、英文及敦煌古藏文,并重视汉文史书,通晓藏族历史及宗教。曾抄录并研究印度收藏的原我国新疆、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佛经及文物,并专门去热玛岗及吴香多(又译温江多)对噶琼寺碑及无字碑进行考查研究。在霍尔康支持下在罗布林卡开始撰写此书。由于他一贯坚持爱国立场,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侵藏,不满某些反动贵族的行为,被捕入狱,此书最后完稿于狱中。书中利用敦煌藏文史料及唐代汉文文献,结合藏区实况,详加勘比,写出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的历史。因3年监狱的迫害,后部《白史》未能写成。

猜你喜欢

  • 博罗特

    ①(?—1654)清代蒙古王公。浩齐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奇塔特昆杜棱额尔德尼车臣楚琥尔子。号额尔德尼。为避察哈尔部侵扰,往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崇德二年(1637),率众附清,三

  • 李润堡

    古地名。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后秦建都长安,陕北有铁弗匈奴建立的夏政权,渭北高原便成为双方争夺焦点。当地氐、羌、卢水胡、鲜卑等族居民,建立起许多堡镇,秦利用这些堡镇驻兵以抗匈奴,此为其

  • 耶律迭里特

    ?—913辽初名医。字海邻。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于越※耶律辖底子。史载其善骑射,有臂力,被阿保机誉为“万人敌”。于医尤精。传称:“视人疾,若隔纱睹物,莫不悉见。”(《辽史》卷112)阿保

  • 赫连右地代

    十六国时期夏国宗室、大臣。族属铁弗匈奴。夏国创建者※赫连勃勃长兄。因先祖尚汉宗室女,故初随父祖以刘为姓。龙升元年(407),赫连勃勃称天子,建国,受封丞相、代公。三年,夏败后秦姚兴军,取黄石固、我罗城

  • 德昂语音译。为分布在云南潞西等地德昂族的自称。因其妇女筒裙颜色中灰白色明显,故被当地汉族称为“白崩龙”。

  • 打牛祭

    旧时仡佬族祭祀习俗。盛行于贵州大方等地。人死1—2年后,丧家要举行祭祀亡灵。祭前用稗杆扎成亡者像,穿戴其生前服装,放置坟侧;用泡木扎一有4门的房屋横置家门前,谓之“翁车”。再用竹子扎成轿,将亡者像置于

  • 善庆

    ?—1888清末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张佳氏。黑龙江驻防。初从胜保镇压捻军,累官协领,赐号济特固勒忒依巴图鲁,擢副都统,晋头品服。同治元年(1862),因事褫职,仍留军。四年(1865),授吉林双城堡总

  • 罗布桑达克

    1716—?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喀尔喀蒙古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二世。蒙古族。赛音诺颜部人。札萨克※策凌额驸之弟。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世罗卜藏布林拉伊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圆寂,被确认为其转世

  • 石弓

    参见“弓力”(137页)。

  • 华严忏仪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编礼忏仪》,又称《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西夏、元朝之交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42卷。系作《华严经》道场时的规范,如卷一有广修供养、称赞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