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玛纳斯

玛纳斯

①柯尔克孜族著名英雄史诗。长期流行于民间,世代口头传诵,为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集体创作而成。与《江格尔》、《格斯尔》被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其形成年代有8至9世纪(叶尼塞·鄂尔浑时期)、9至11世纪(阿勒泰时期)、16至18世纪(准噶尔时期)等说。主要通过玛纳斯家族几代人的活动和业绩,反映古代柯尔克孜人团结抗击异族侵掠和争取自由的斗争,维护柯尔克孜人安宁和幸福之主题。初为格律诗,每一段大都押脚韵,有一部分也押头韵、腰韵,每行多为7个或8个音节组成,唱述时尚有数种乃至十几种乐器伴奏。已初步整理,并陆续译成汉文。目前已发掘出8部,约20多万行。《玛纳斯》既是此部史诗的总称,又是该史诗中的第一部,主要叙述第一代英雄玛纳斯的出生、生平和业绩。第二部《赛麦台依》,主要叙述玛纳斯之子赛麦台依继承父志,继续和卡尔梅克汗王斗争以及大将坎乔劳背叛本族,杀害赛麦台依,使本族人民又陷于卡尔梅克贵族统治的情景。第三部《赛依台克》、第四部《凯耐尼木》叙述第三、四代英雄继续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内奸的事迹。第五部《赛依特》,叙述凯耐尼木之子赛依特斩除七头恶魔,为民除害的业绩。第六部《阿斯勒巴恰、别克巴哈》,叙述赛依特两子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七部《索木碧莱克》和第八部《奇格台依》,叙述别克巴哈之子孙继承祖先之志,反抗卡尔梅克、唐兀特、茫额特等外来侵犯。内容涉及柯尔克孜社会各个方面,是研究其历史、民俗、宗教、地理、语言等的珍贵资料。已出版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译本或片断。在国际上,也有俄、德、法、英、土耳其、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文译本或其片断问世。②新疆地名。见《西域图志》等书。因玛纳斯河得名。乾隆二十六年(1761)派兵屯田。二十八年建绥来堡。三十三年(1768)设县丞。四十一年(1776)移陕西西风协为玛纳斯协,由副将统率。四十三年北建康吉城,南筑绥宁城,中为靖远关。四十四年置绥来县。光绪十二年(1886),合为一城,县治在南。解放后改称玛纳斯县。

猜你喜欢

  • 阿克索彦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1佐领。隶左翼。原辖阿嘎、堆依2苏木。旗众操图瓦语。从事狩猎。多信奉萨满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李谅祚

    1047—1068西夏第二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没藏氏。生于两岔河行营,以河名谐音命名。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方周岁即位,由母没藏氏与国舅没藏讹庞国权执政。福圣承道四

  • 苏尼特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北部。牧地东界阿巴噶右翼旗,西界苏尼特右翼旗,南界察哈尔正白旗,北界大漠。元为兴和路地,明为成吉思汗后裔所居,至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号所部曰苏尼特。再传至

  • 阿茂

    ?—1427明代云南顺宁府土官。布朗族。宣德二年(1427),为十夫长,因苛虐百姓,致使顺宁(治今云南凤庆)雄摩等15寨布朗族人不堪统治者压迫,倚山恃险,举行起义。他与土兵80人被杀。同年秋,起义被都

  • 女真大字

    见“女真文”(145页)。

  • 还山遗稿

    书名。金末元初杨奂(1186—1255)撰。2卷,附录1卷。奂,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字焕然,号紫阳先生。金末应试未中,元太宗九年(1237)应试东平,赋论第一。耶律楚材荐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

  • 孛兰奚

    蒙古语音译。一作不兰奚。指官府收留的流散人口和牲畜。唐、宋时有语曰:“阑遗”,意为:路有遗物,官方阑(截)取之,待人认领,否则入官。是为此语之语源。元代社会多逃亡农民及驱口,流散四方,世祖至元二十年(

  • 维吾尔语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于尔自治区,使用人口约722万(1990)。另外,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廿共和国有22.8万(1989)人使用这种语言。维于尔语属阿尔泰

  • 切尽黄台吉

    1540—1587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蒙古族政治、军事、思想家。蒙文史籍作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孙,※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华台吉)长子。驻牧于黄河河套西部。史称“明敏而娴于文辞

  • 拉萨王系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子云丹之后裔据拉萨为王,史称拉萨王系。其政治中心在拉萨。公元10世纪初,藏传佛教(喇嘛教)从多康等地再度复兴。迅即传遍全藏。斯时,王位传至察那意希嘉参、安达赤巴父子辈,建立政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