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独龙族

独龙族

自称“独龙”。文献旧称“俅夷”、“俅子”、“俅人”、“曲夷”、“曲人”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5816人(1990)。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河畔。相传其祖先很早便从怒江迁至此地,唐宋时为南诏、大理辖地,元、明、清时期隶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清中叶曾将独龙河与怒江各分两段,同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管辖,后康普土千总把独龙河上游地区转赠给西藏喇嘛寺,通过察瓦隆藏族土千总向独龙族索贡。民国时属菖浦桶行政委员公署统辖,后改贡山设治局。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司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产、生活水平极低,到解放前夕还停留在原始父系家族公社的解体阶段。每个家族都有固定的区域,多以山岭或溪流为界,有家族公有的耕地、山林、猎场和捕鱼口。20世纪初还普遍存在同一祖先的三四代后裔及其配偶组成的原始共产制大家庭,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劳动,主妇按人平均分食。主要从事刀耕火种,耕作技术粗放,产量低,采集渔猎在经济生活中有相当比重。交换是通过走访以相互馈赠的原始方式进行。解放前二三十年因铁器使用增多,大量出现几户伙耕及个体家庭私耕,促使家族公社走向解体。实行氏族外婚,有固定的通婚集团,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解放前仍盛行妻姊妹婚和转房制,故有一夫多妻现象。没有本民族文字,过去以木刻、结绳记事,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因生产力低下,无力战胜自然灾害,相信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过去妇女还有纹面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修路架桥,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医院、学校,使独龙河地区的落后面貌不断发生变化。

猜你喜欢

  • 司矢

    官名。清代内务府武备院下管辖箭匠之官。初称备箭※固山达。康熙三十八年(1699),不分正从定为八品。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称司矢。四十四年(1779)定:正职给六品顶戴,令戴蓝翎,支武职七品双俸

  • 大内相

    官名。渤海王国置。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的政事堂长官,位居宣诏省左相、中台省右相之上,比唐之尚书令,是渤海王国最高行政长官。统领百官,执掌政事堂所辖六部十二司行政、司法工作,负责与左、右相共同审议王

  • 合苏馆

    见“曷苏馆”(1652页)。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左中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喀鲁哈河源。东至哈勒占,西至达斡得额沁乌苏,南至哈坦乌苏,北至布尔噶苏台鄂博尔商达。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五十年(1711)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第四子车凌巴勒后裔以札萨克

  • 和林

    见“哈剌和林”(1639页)。

  • 惕隐

    契丹语官名。又作“梯里已”。《辽史·国语解》称:“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耶律阿保机称帝第二年(908)始置,以皇弟※耶律剌葛为首任。据《百官志》,契丹设有“大惕隐司”,下设惕隐、知惕隐司事、

  • 金顶回子

    清代于新疆南疆官府置设之维吾尔族小头目。有额设和虚设两种。额设准其使用铜质顶带,定员;虚设为历任大臣沽名私赏,属临时委派,无定员。嘉庆十二年(1807),经松筠奏请,诏允俟额设缺出,择其奋勉者报部补用

  • 梁弥颉

    ?—488宕昌羌国王。王※梁弥机死,即位。南齐永明三年(485),齐武帝以其“忠款内附,著绩西服”,封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六年(488)卒,梁

  • 汉城

    辽代为安置俘获之汉人而建的居民点的统称。唐末五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其继任者多次南下华北,俘虏大量汉人北归。为了安置这些汉人,命其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草原上建立许多居民点,“置州县以居之,不改中国

  • 博尔和对

    ?—1690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巴图子。顺治十一年(1654),袭父牛录章京世职。十五年(1658),随信郡王多尼征湖广靖州,败敌二千余。进兵至贵州,随清军破敌三万余。十六年,还师,由水路至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