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辽宋时期订立的重要盟约。北宋初年,宋太宗两度北伐,连遭失败,由进攻转入防御。辽至圣宗时(982—1031),国力鼎盛,不断南下,统和二十一年(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双方在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展开大战,宋将王继忠被擒。逾年,圣宗※耶律隆绪同其母承天皇太后※萧绰(俗称萧太后)亲兵20万大举南下,从南京(今北京)出发,攻瀛州(今河北省河间),下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十一月,直抵黄河北岸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城下,威胁宋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宋廷大震,宋宰相寇准等力驳迁都金陵、成都的退守主张,屡谏宋真宗御驾亲征,抗击辽军,终被采纳,在其力促下,宋真宗亲赴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战局开始扭转。然真宗素主构和;辽军以大将萧挞凛战死,进攻受阻,亦欲罢战,遂互遣使议和。议和缘起,辽、宋史籍记载略异,《辽史》记:“宋遣人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诏继忠与使会,许和。”《宋史》记:“王继忠上言契丹请和,命阁门祗候曹利用往答之。”皆讳言主动。《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之较详:“初,殿前都虞侯、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契丹母老,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词甚恳激。”继忠幼年即侍真宗于藩邸,早为亲信。他出战时,是因援军不力,“素衒仪服,敌识之”被俘(故有学者以为,他是宋以特殊方式送去的约和者),他上真宗书则云:“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为事。”此已透出宋主动约和之音息。中经反复,十二月初,和议成。契丹退兵,各守疆界,互约为兄弟之国,宋帝年长为兄,宋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万两,助契丹“军旅之费”,至雄州(今河北省雄县)交割。对和约性质,史界争论颇多。和约后,双方维持和平局面达百年之久。

猜你喜欢

  • 益兰州

    元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益兰”意为蛇,传说山民见一巨蛇,因以为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又称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治所益兰

  • 清佳努

    ?—1584明代海西叶赫部首领。又作清佳砮,逞加奴。女真族(一说为女真化的蒙古人)。纳喇氏(原土默特氏)。塔里木卫叶赫始祖胜根打喇汉六世孙,都督佥事※祝孔革孙,台出长子(一说为台出弟台坦柱次子)。明宣

  • 后唐闵帝

    见“李从厚”(1027页)。【后唐武帝】 见“李克用”(1034页)。

  • 册亨布依戏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因创始于贵州册亨而得名。流行于黔南、黔西南布依族民间。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广西田林人到册亨教人学唱北路壮戏,其后,人们结合当地布依族特点而创造出此剧种。演员穿布依

  • 满罕木士

    民国初年新疆和田维吾尔族农民暴动领导人。和田古尔巴庄人。维吾尔族。1919年4月,因不堪反动官府残酷压迫,与同庄人热合满(维吾尔族)一起率100余名群众揭竿起义,袭击邻近的柴明瓦街市,击伤前来镇压的阿

  • 喇嘛教

    即藏传佛教及西藏佛教的旧称或俗称。此称在明代张居正所撰北京番经厂碑文中已见。清季及民国时,文献中多见此称。在近现代西方藏学界文章中在用Buddhism in Tibet”或“Tibetan Bud-d

  • 斯伯哈子资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头目间的诉讼。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省嵬城遗址

    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石嘴山市庙台乡省嵬村。西夏太宗李德明于宋天圣二年(1024)始建。城呈方形,边长约600米,城墙黄土夯筑,今墙体颓圮,残存最高处15米左右,墙基厚13米。南墙中部有城门,门前尚留瓮

  • 清仁宗

    即“颙琰”(2508页)。

  • 蒙古勒多尔部

    见“蒙额勒多尔部”(2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