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泰使团

满泰使团

清朝第二次派往土尔扈特蒙古的使团。雍正七年(1729),清朝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胤禛决定对噶尔丹策零用兵。会沙皇俄国彼得二世即位,遂令副都统满泰、阿斯海、布达西等为使,随同前往俄国祝贺彼得二世加冕的使团聘问土尔扈特部。满泰等一行33人,约于是年下半年自北京起程,取道蒙古地区,经色楞格斯克、托博尔斯克,于雍正九年三月三十日(1731年4月6日)抵萨拉托夫。时阿玉奇已死,其子车凌敦多布在位,遂遣宰桑刚达什、扎布2人往迎。五月八日(6月12日),使团抵达车凌敦多布驻牧地,受到阿玉奇妻达尔玛巴拉及子车凌敦多布等的隆重迎接。满泰等代表清朝政府向汗国首领及鄂齐尔图汗妻多尔济拉布坦(阿玉奇姊)表示问候,并宣读胤禛敕书、颁赐礼物。达尔玛巴拉祈祷雍正皇帝万岁。使团将清、准关系告知车凌敦多布,并希望在清军进击准噶尔部时能得到土尔扈特部支持与配合。车凌敦多布等表示同意,并要求清朝政府能经常遣使来往。使团在居留土尔扈特部期间,还与噶尔丹策零异母弟罗卜藏舒努(或称罗卜藏索诺)进行接触,希望其奋志重整旗鼓,与噶尔丹策零抗衡。使团返回时,收受车凌敦多布等所赠大量礼物,其中有钟表、控噶尔(土耳其)绸缎、鸟枪、刀、羊皮袄、马匹、羊只等。五月二十四日,使团启程离开土尔扈特部。二十六日抵萨拉托夫。不久至托博尔斯克,与自莫斯科返回的托时使团会合。十年(1732)三月五日回到北京。

猜你喜欢

  • 沈曾植

    1850—1922清末学者。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光绪进士。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兼总理衙门章京。二十一年(1895)参与组织强学会。八国联军入侵后,赞同“东南自保”,奔走于江南各

  • 交参户

    元代户类之一。中统元年(1260)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将所有人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交参户系指过去括户时曾经入籍,后来迁徙他乡,因而在当地重新登录著籍的人户。

  • 马元德

    即“吉谟雅丁”(684页)。

  • 苗蛮图

    图集。成于清代,绘者佚名。有几种:一为82图,有图无说;一为25图,有图有说。一种彩绘67幅,又彩绘1函2册本。又有苗民图,旧绘本1册,73幅。一为27图。名称相同,所绘各有所长。已流传海外,英、日、

  • 和什克

    ?—1781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一译霍什克、瑚什奇。和田人。阿锡木六世孙。初隶准噶尔部,为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遣布拉呢敦回南疆招抚旧属,他拒不纳。清军至

  • 真兴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9—425年,凡7年。

  • 善无畏

    637—735唐代佛教译经师。一称“净师子”。亦译“输波迦罗”。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原是乌茶国王,后舍位出家。于那烂陀寺师事达摩掬多,深究密教奥义,接受灌顶。嗣奉师命到中国布教,自迦湿弥罗(在北印度

  • 博和哩卫

    见“巴忽鲁卫”(415页)、“把忽儿卫”(1062页)。

  • 都掌蛮

    古族名。又作大坝都掌、山都掌。其族称始见于元代。属古夜郎国少数民族之后裔。分布在四川行省之戎州(包括今四川兴文、珙县、高县、筠连、长宁、江安、纳溪等地)。分为19个族系。贵铜鼓。首领击铜鼓于高山,其众

  • 涅巴

    ①藏语音译,意“司库”、“管家”、“管理人”等。解放前藏族地区为寺庙、贵族、土司、头人、地方政权机构管理财物收支等事务的人员。其他如庙祝、香灯师称“古涅”、“衮涅”,房屋管理人称“康涅”,庄园管理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