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桥之战

河桥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的一次战役。河桥,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晋泰始(265—274)末,杜预以孟津渡险,始建浮桥于富平津,称河桥。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要地。每遇战争常夺据河桥以逼郊郭,守者往往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西魏大统三年(537)※沙苑之战大捷后,丞相宇文泰等乘胜攻取河东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和洛阳的金墉城(今洛阳东北)。次年,东魏大将侯景欲复夺金墉城,悉烧洛阳内外官寺民居。宇文泰亲率大军赶往救援,前军至谷城(今河南新安东),击杀东魏前锋莫多娄贷文。侯景北据河桥南依芒山(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布阵以待,宇文泰率轻骑搏战,马中流矢逃逸,几为东魏军所俘。后西魏军赶至,奋勇反击,东魏大败,甲士被俘者1.5万人,士兵落水而死者近万人,大将高昂被追杀。此役史称“河桥之战”。

猜你喜欢

  • 剪发革僚

    见“打牙仡佬”(431页)、“仡佬族”(572页)。

  • 跋禄迦

    见“拨换城”(1377页)。

  • 黄龙府女直部

    辽代回霸女真诸部之一。因居辽黄龙府境内而得名。分布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一带。辽道宗大康八年(1082)三月,其部长术乃率部民附辽。辽在其地设黄龙府女直部大王府,予其首领大王官号及印绶,使管理其民。金初,被

  • 元幹

    469—499北魏宗室。字思直。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河南王,加卫大将军,授侍中、中都大官。改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领吏部尚书。后为都督南豫郢东荆

  • 宋书

    纪传体南朝宋史书。南朝宋梁间沈约(441—513)撰。100卷。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累官尚书令、侍中、太子少傅等职,为著名文史学家。纪传成于南朝永明六年(488),志成于隆昌元年(4

  • 都鲁因古温

    蒙古语,《元朝秘史》旁译为“白身人”。一作都里因古温。其身分学界说法不一,或谓“无官职者”,或谓“家境富足,在地方上有体面的人”,或谓“自由民”。居社会中等阶层。蒙古汗国时,其子弟多被选充护卫。

  • 潳山蛮

    汉代对南郡潳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又泛称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关系密切。分布在荆山,今湖北南漳一带。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雷迁等率领下举兵,后被汉武威将军刘尚所率万余汉军所破,族人7

  • 陶新春

    1825—1867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又名陶正春、陶虎。贵州威宁骨董山(今属赫章县境)人。苗族。世代为彝族土目以机的农奴。父早逝,随母改嫁到巴拉寨熊家。有同母兄弟3人,先后被派到威宁和赫章服役

  • 洪德

    大成国农民革命政权的年号。参见“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 阁院寺

    又称阁院禅林寺,俗称大寺。为辽代重修、保留辽建筑特色的佛教寺院。位于今河北涞源城内西北隅。据县志称,寺为东汉时所建,辽代大修,其主体建筑文殊殿,又名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殿前有辽应历十年(960)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