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没庐·赤洁莫赞

没庐·赤洁莫赞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五王妃之一。又称洁莫准。喜好佛法,躬身修道。约在唐贞元八至十年(792—794)间,敦煌汉族高僧大乘禅师摩诃衍应赞普邀,赴吐蕃逻些(今拉萨)等地弘扬佛教禅宗顿门派观点,一时吐蕃贵族及平民僧俗多其教。印度所传之渐门派观点几乎无人问津,门庭冷落。据《敦煌本顿悟大乘正理决序》载,没庐氏敬信摩诃衍观点虔诚皈依佛门,“剃除绀发,披挂缁衣”,取僧名(比丘尼名)绛求洁(意为“菩提主”)。一心向佛,广行善业,建格吉寺(即格吉切玛林寺),塑造无量光佛等九尊眷属佛像,并按佛经所载规制于吐蕃西部“堆地”建立教规。所建格吉寺颇有特色,壁砖以铅水粘合,寺顶以铜为之,铸铜钟为乐器,以旃檀木为井壁,以供佛圣水,寺内主佛像眉间镶发光宝珠。据钟铭载,原山南昌珠寺铜钟及今存山南桑耶寺之铜钟均其所铸。曾参预订立政务民俗制度,谓之“小法”,规定男人行男性礼节,女人行女性礼节;令富豪放债;于田中竖立人石;规定春秋季节之时间相等。晚年史无记载。

猜你喜欢

  • 姊妹箫

    布依语称“力勒歪练”。布依族和苗族民间直吹单簧乐器。流行于贵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用竹管制成,形似箫,长约17厘米,直径很小。因吹奏时,或两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或一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故名。布依

  • 尔阿个索坡策

    彝语音译。意为土地出租者不供应种子,佃种者交纳粮食产量的1/3为地租。旧时流行于四川凉山美姑巴普、三河以达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种剥削制度。属于实物地租活租,多实行于高山轮歇地,休耕期间不纳租。出租者

  • 迁隆寨

    宋代壮族地区古镇。领地不详。治所在今上思县南部。元改寨为州,属思明路。明改为土巡检司。清因之,属南宁府。为壮族聚居区。

  • 门强

    藏语音译,意为“流浪不定的人”,又称“打雪猪的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由※差巴(支差的人)和※科巴(意为“需要的人”,有属民之意)分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流浪的“阁帕尼屏”亦称之。无家产,无固定

  • 阿木苏

    蒙古族食用的什锦粥。流行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其制法是将稀奶油倒入锅里烧开,加一定的水,待水烧开后,加适量酸奶、红糖、盐和米,以文火熬煮,煮好后加黄油搅拌即成什锦稠粥,味道鲜美可口。一般用来祭神、祭佛

  • 梁弥忽

    宕昌羌国王。又作弥忽、梁瑾忽、瑾忽、梁瑾慈。开国主※梁懃之孙。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遣子梁弥黄奉表献方物,求内附。魏太武帝遣使封其为宕昌王,封弥黄为甘松侯。自足,世修职贡,卒,孙虎子(一作彪子)

  • 南国大诏

    见“阁罗凤”(1727页)。

  • 岱布

    ?—1710清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札噶尔长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二十九年(1690),随军防御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三十五年(1696),随黑龙江将

  • 明记

    见“耶律贤”(1302页)。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左中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喀鲁哈河源。东至哈勒占,西至达斡得额沁乌苏,南至哈坦乌苏,北至布尔噶苏台鄂博尔商达。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五十年(1711)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第四子车凌巴勒后裔以札萨克